本报讯(记者 刘盼盼)4月26日至27日,由河南省科协、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河南省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专项行动在省科技馆举行。活动以“科普中原 AI赋能”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邀请院士专家解读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基因编程等前沿领域动态,共吸引来自全省的621家单位参与。
多项活动有序推进
据了解,此次专项行动以“人工智能+行动”为载体,是我省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创新举措。专项行动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发展趋势,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活动内容丰富,亮点纷呈,设置有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展示、公益科普活动等环节,通过多样的形式,让公众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魅力与潜力。
活动期间,4场由院士专家分享的主旨报告围绕人工智能前沿领域构建起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同时,11场专题座谈交流、产学研用合作签约、应用场景公益科普和人工智能教育进校园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有序推进,全方位搭建起技术转化、人才培育与科普传播的立体化协作网络。
在随后的签约环节,河南省人工智能学会分别与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通信工业协会、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签署合作协议;郑州科技学院与迅捷人工智能科技(河南)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北京智谱华章科技有限公司与博兰奇集团郑州人工智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AI赋能千行百业
近年来,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创新平台、产业生态、应用场景全面突破。智能巡检、智能饲喂、异常猪只识别及疾病诊断……算法模型正在影响畜牧业未来。郑州大学学术副校长、河南省人工智能学会专家杨天若在会上分享了张量人工智能赋能牧业。“目前已经开始智能化技术投入与发展,如AI环境监控、大数据育种、智能兽医问诊助手等。”杨天若介绍,牧原实业集团的牧原养猪大模型,已经做到智能测定、智能环控等养猪现场多模态感知,在生产过程中自主决策分析,进行采食规律分析或环境状态实时评估,可以实现疑难问题解答等AI养猪助理交互式应用。
同样,海康机器人也早已在胖东来、双汇、卫龙等食品、汽车、物流等多行业落地应用。据河南省海康机器人行业总监谷钊龙介绍,胖东来中央厨房使用潜伏系列机器人产品,解决了从原材料收货到卤味、豆芽等产品制作及成品下线的全过程。“我们的机器人可以与电梯对接,实现楼层间来回移动。叉车系列机器人对胖东来、卫龙等料箱、产品能够进行自动化堆叠、搬运,尽量减少人工接触保障食品安全。”谷钊龙表示。
农业领域也有人工智能的身影,惠济区八堡村北黄河滩上的智慧灌溉水肥机器人正日夜检测农作物成长信息。“它融合了水肥机、控制系统、恒压变频装置、过滤系统、水电计量及AI农业模型等多元模块,可以精准适配农业生产重的水肥作业需求。”河南省腾跃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规划总监王佩佩说道。
“黄河边是我们智慧农业应用的场景,采用数字化管控,对农作物进行种植规划、田间管理、水肥药投入品管理及人员等全流程管理。同时,我们针对农作物种植开发农作物模型大脑,根据田间采集的气象、商情、作物长势、病虫草害等数据综合研判,根据作物成长阶段匹配形成农时日历,通过智控大脑进行决策指导农时工作。”王佩佩向记者介绍,实际种植过程中只用根据系统的分析进行智慧种植,从种植到收成整个场景可以实现全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智能化AI燃爆科普现场
在公益科普活动现场,记者看到机器人、机器狗设备展示吸引了不少市民关注,这些灵动可爱的机器狗腿部双步行走算法由迅捷科技提供。迅捷人工智能科技(河南)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一博向记者介绍了企业“产学研创用”全生态布局,“我们的人工智能研学基地是国家人工智能工程师的标准制定和考核实施单位,涉及人形机器人、特装军工机器人等。我们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和参观研学,助力他们在科技浪潮中追逐梦想、成就未来。”
戴上VR眼镜,通过虚拟仿真VR软件,即可实时呈现汽车发动机的内部场景,进行拆分和组装。江西科骏实业有限公司华中区副总经理李建磊告诉记者,这款自主研发的智能软件硬件,解决了实训教学过程中“高投入、高难度、高风险,难实施、难观摩”等痛点和难点问题。
舞动的机器狗、跳舞的机器人……这场活动用一个个AI应用场景揭开了前沿科技的神秘面纱,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来到大众身边,走进千行百业,走入千家万户 。未来,河南省科协将持续拓展前沿科技知识普及的覆盖面,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