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风物郑州】——见山见水见城郭系列报道

(上接一版)这片124平方公里的土地,100多座秀美山峰起伏连绵,72道水系蜿蜒如带,潭、泉、河、瀑、池、溪遍及各处,30余座古城寨林立其中,126处自然与人文景观星罗棋布,200余座与道教密切相关的庙宇神秘幽远,高达89%的森林覆盖率风光迷人。

山坡之上,草木葳蕤,山峰奇秀。山坡之下,地溶石花、潭泉生涯。无论在哪个季节来到这里,山光水色总不会辜负你——春天,她山花烂漫,桃红柳绿;夏日,她飞瀑流泉,潭水如镜;秋节,她千岩红叶,层林尽染;冬令,她漫山松雪,水瀑、冰瀑、洞内雪瀑三瀑齐现。

驱车盘山而上,登上山的最高峰——海拔1122米的五指岭上,绝美风光尽收眼底。同行的当地工作人员说,若是在夏季雨后,可见云海茫茫,雾气缭绕,风吹云动,一个个尖峭的小山峰在云海中忽隐忽现,似众鸟浮水嬉戏,让人恍惚似置身仙境之中。

“泉石欹危,映带左右,晨起伏而凭之,烟霞弥漫,万顷茫然,峰峦尽露其巅,烟移峰动,如众鸟浮水而戏……天下奇观也。”《山海经》的这段记载,便是“浮戏山”的名字由来。

这座山,亘古伫立于时光深处。若你是位地质研究者,在浮戏山的所见所得定会令你欣喜异常——这里拥有完整的地层,是我国主要的标准地层出露区域;这里集石英岩、喀斯特、黄土丘陵三种地貌景观于一体,“研究地质的博物馆”实至名归;这里有108座岩溶发育各具特色的岩溶洞穴,是名副其实的“中原洞穴之乡”。

沿贯穿全境的玉仙河驱车南下,便依次可见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太古界遗存。自地壳形成时期至今,完整的地层叠叠相覆,在漫长的岁月更迭中,造就了别具风格的地形地貌,也为今人遗留下了蔚为壮观的宝贵遗存。

而若说浮戏山的最特别之处,那无疑当属那北方较为罕见的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北方并不多见。这种由于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并在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往往需要几十万年、数百万年、甚至亿万年,才能呈现出今天所看到的模样。

时光与自然却对浮戏山格外的慷慨,馈赠这里一座冰雪玲珑的喀斯特地下溶洞——雪花洞。她的神奇与倾城之貌,引无数地质学者、文人、游客竞折腰。

当然,高山仰止的,还不止于此。

探寻一处亦文亦武的地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样的山,这样的水,这样的林,这样的洞,也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历代的中原儿女,在这里留下了动人的故事。

浮戏山,在夏、商、西周时称为“阳城山”“童戏山”“越戏方”,春秋战国时期即以“九洲之险”及洛阳的“东方屏障”闻名于世,《左传》《水经注》中均有记载此地,历代文化、军事、宗教及名人古迹和遗址随处可见。

这座山自古便与我国道教结缘,作为道教主要发祥地之一,道教鼻祖李耳(老子)、东汉的张道陵(张天师)、北魏的寇谦之(寇天师)均曾在此修道炼丹,传教著书。山中现存庙宇200余座,其中以秦建玉仙圣母庙(老奶奶庙)最为古老。

每年农历三月十一,玉仙圣母生日的这天,庙会引来不少善男信女。虽然此行未能亲睹“祠宇环玮,香火十万”的喧天盛景,但从当地人的描述中,仍然能想象这一年一度的、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传统盛会,是何等的热闹非凡。

道教文化在这里生根成长,氤氲出神秘而幽静的气息。与此同时,这处秘境之地,也留存着昔日英雄挽弓搭箭的豪迈。一动一静,一文一武,就这样在这里水乳交融。

山河险固,峰峦叠嶂,地形险要,决定了浮戏山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隋末以来,历代修筑的古城寨堡就有30余座,形成了一个密集、庞大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地方志载,隋朝瓦岗军、明末李自成、清末捻军张宗禹等,都曾以此做过根据地。国防科工委专家多次到此考察,认为这些军事工程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堪称“天下第一城堡群”。

果然,途中可见,隋末以来修建的古寨堡、烽火台、寨墙遍布浮戏山大小山峦。30多处古寨中,较为知名的有9座。其中,雄踞景区中心凌霄峰上的将军寨,以其山峰险峻、古寨雄伟、寨墙完好、森林茂密而居众寨之首。

登临将军寨,霞映古寨,雄浑苍茫,残垣断壁间仍可触摸将军寨的金戈铁马,让人忍不住遥想,当年的好汉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是怎样的义无反顾。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皮定均、徐子荣将军率豫西抗日先遣队在浮戏山浴血奋战,并建立了敌后根据地,现山中存革命遗址17处。

参观一个个旧址,望着那曾经吹响战斗的军号、冲锋陷阵的枪支,重温豫西抗日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历史,也再一次为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中不屈的民族精神所震撼。

这一个个古寨、一座座庙宇,似乎在告诉我们:历史从未走远,文化赓续传承。

飘落一场终年不化的雪

浮戏山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最奇者,乃金龟峰下雪花洞。

洞口处,书写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会长朱学稳的评价:“雪花洞因洞道宽畅,洞饰华丽,为方圆数百里至千余公里范围内洞穴中的一枝奇葩。洞中莹晶漏玉、玲珑剔透的石花石葡萄和石珊瑚等布满173米的洞穴长廊,其面积之大、形态之完美,在国内外目前已发现的洞穴中均属罕见,真可谓‘天下第一雪花洞’。”

经考证,雪花洞原为大约5.7亿年前汪洋大海中碳酸盐岩层里面的一条地下暗河,这条神秘瑰丽的地下河,经过万亿年的冲蚀、沉淀,才成就了如今奇妙的冰雪世界。

步入洞中,凉爽湿润的空气裹挟着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洞中布满大面积奇特的钟乳石和岩溶学上特殊类型的雪花石,穿行于这座1180米长的地下宫殿,目之所见,让人叹为观止。

在迎宾厅,生长缓慢却生生不息的钟乳石,绘就了一幅迎宾画卷,石笋与石钟乳向生长,经过长达二三十万年的时空交错,终于形成了厅内“擎天玉柱”的盛景。

通天厅里,钟乳石像被漫长的岁月和淙淙的流水施了魔法,象形景观目不暇接,悬天石瀑,洋洋洒洒;银须飘逸的老寿星正与洞主雪花观音隔空攀谈。

漫步雪花长廊,自然景观千姿百态,造型各异。玉色斑斓的钟乳石如凝固的月光,石雪花、石葡萄、石珊瑚等次第丛生,晶莹剔透,璨若脂玉,蔚为奇观。那落在洞壁上的、鹅毛般的石雪花,一团团、一簇簇,真如三冬飘蕊惊现人间……

更不消说,还有拔地而起、壮如洪钟的石笋,波状弯曲、状如帐幔的石幔,密密排列、形似鹅毛管的鹅管,以及各种说不出造型的自然结晶。经它们装点后的洞穴,如同一座华丽的地下宫殿,一次次惊艳着世人的目光。

雪花洞还有一镇洞之宝,便是一条断断续续、盘曲在石壁上的蛇骨化石。其模拟复原长度达1.5米。迄今为止,在世界上已开发的溶洞中尚未发现过动物化石,蛇骨化石的发现,填补了世界岩溶学上的一项空白。

如今,洞中这些钟乳石仍在以每100年1厘米的速度生长着,那来自远古的律动,仍在精心演绎着生命的澎湃,这场瑰丽的冰雪之梦,仍在继续着如诗如画的传奇。

灵山秀水、别样地貌、雪花洞、庙宇、古寨堡……这曲自然与人文的雄浑交响,还在等待着与每个有缘人邂逅,也等待着与每位故友重逢。

2025-05-09,10951| 2025-05-08,10944| 2025-05-07,10936| 2025-05-06,10932| 2025-05-01,10928| 2025-04-30,10920| 2025-04-29,10904| 2025-04-28,10896| 2025-04-27,10892| 2025-04-26,10888| 2025-04-25,10880| 2025-04-24,10868| 2025-04-23,10860| 2025-04-22,10852| 2025-04-21,10844| 2025-04-20,10840| 2025-04-19,10836| 2025-04-18,10828| 2025-04-17,10816| 2025-04-16,10808| 2025-04-15,10800| 2025-04-14,10792| 2025-04-13,10788| 2025-04-12,10784| 2025-04-11,10776| 2025-04-10,10764| 2025-04-09,10756| 2025-04-08,10748| 2025-04-07,10744| 2025-04-04,1074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