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看见郑州】——2025“首季奋进路”系列报道 构筑聚才强磁场 引来更多千里马

本报记者 李娜 刘盼盼

郑州轻工业大学年轻教师李飞,了解到郑州和郑州轻工业大学的人才政策,博士毕业后义无反顾选择回到郑州。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从世界顶尖学者归国,到青年才俊学成返乡,相似的故事在中原大地各个领域书写。

郑州以“郑聚英才计划”为牵引,打出一套人才“引育留用”组合拳。今年一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3.29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533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13人;持续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落实“1131”专项服务措施,已为大学毕业生开拓有效就业岗位 7.08万个;完成职业技能培训9.02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 5.4万人。

服务留才 打造全链条人才生态圈

5月10日,郑州花园路万达坊青年人才专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线上线下167家企业集中“招兵买马”,吸引近千名求职者到场应聘。

郑州科技学院大四学生刘曦手握简历,在人群中穿梭寻觅合适岗位。“我已经投递了10多家企业,希望今天能有好结果。”

招聘会搭建对接沟通平台,也是郑州市深化人才服务创新、构建多层次人才生态圈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郑州以“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为抓手,持续升级人才政策服务矩阵,全市开展“1+8+N”招才引智系列活动,形成活动聚才、项目引才、事业留才的良好局面。

今年一季度,全市各招才引智成员单位共开展各类引才活动53场(线上11场,线下42场),达成就业意向56479人。共引进各类重点人才29801人,引进人才项目7个,投资金额86.03亿元。

产业聚才

城市发展与人才同频共振

引进一个人才,集聚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带动一个产业。

面对产业升级带来的迫切人才需求,郑州选择将产业升级与人才引育深度融合,坚持“筑巢引凤”与“引凤筑巢”并举。

郑州市持续推动人才政策迭代升级,先后制定“一事一议”引才、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等19项配套政策,先后引进顶尖人才25名,聘任施一公等10名院士专家为郑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特聘顾问”,精准靶向引进一流领军人才621名。

以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发展第一动能,这种“以产聚才、以才兴产”的逻辑背后,是郑州推动“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郑州聚焦智能终端、汽车制造、人工智能等20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发展,制定落实龙头企业人才自主认定、柔性引才、卓越工程师培养等政策机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800家、科技型企业超过1.3万家,引进骨干人才2105人,高技能人才3年翻一番、达到103.4万人,推动形成以产引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助力发展的人才工作格局。

(下转二版)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