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上的铁路桥见证了郑州的发展 本报记者马健 摄 |
本报记者 孙新峰 李娜
该拿什么样的形容词来形容你?
气势磅礴?你5464公里水流泱泱,越崇山峻岭,跨宁蒙平原,腾陕晋深谷,淌中原沃土,奔大海而去……你“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又何止磅礴?
砺山带河?你在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开始“孕育”,直到晚更新世形成海洋水系,这时,你的模样有了雏形;你在日月经天的岁月里,孕育了中华文明,看遍沧海桑田;你造就了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的广袤沃土,见证了原始人向现代人的迈进,奠定了泱泱中国的最初基业,创造了中华文明的主体构架,演绎了中华文化的璀璨光芒……你“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又何止悠久?
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对你都有一个更为亲切的名字——母亲河,认你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这份“母亲”的称号,你独一无二。
你如此浩大,一文难以囊括万一,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分子,只携取你流经郑州的这160公里以窥一二。谈及母亲,虽心有千言万语却难言一句;虽胸臆间潮涌千叠,唇畔却月华深潭……
其史泱泱 黄河远上白云间
黄河,吸冰雪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凝百川之雄伟,聚千流之恢宏,从世界屋脊一路向东,穿越崇山峻岭,经过百转千回,铺陈中原大地,流入茫茫渤海。
脚下的郑州,地处黄河流域腹地,黄河郑州段西起巩义,东至中牟,流经荥阳、惠济区、金水区、郑东新区等沿黄区域,长约160公里。其间的荥阳桃花峪,则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
奔流的黄河,在这里记录着人类演变的历史和文化变迁的诗行——上古时期,炎黄会盟、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夏商周时期,王朝都城开始在黄河流域建设迁徙,为农耕文明与礼乐制度奠定根基;楚河汉界、官渡之战、武曌封禅……数不尽的历史故事灿若星河,可以说,一部河南史就是一部中国史,一滴黄河水里亦能凝望整个中华文化史。
如用指尖在时间轴上顺时切换,会发现因为黄河的滋养,郑州有着太多的故事:
10万年前,在织机洞遗址居住的先民,将石器打磨生产,留下了人类活动的早期痕迹。
1万多年前,生活在李家沟的人们已经开始磨制石器、烧造陶器,这是中原地区最早的文明曙光。
9000年前,裴李岗、唐户的人们已经建起了挖有壕沟的庞大村落,住着平地筑起的带有开间的房子,开启了人类生活的崭新时代。
7000年前,大河村的人们已经开始观测天象,这是中国开始观测天象的最早记录;同一时期,青台的人们用陶罐在地面摆出北斗星系进行祭拜,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北斗九星图。
5500年前,汪沟的人们已经穿上了多种规格纺织的丝罗衣衫,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丝织品。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