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陶然)5月14日,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第五届省、市肢残人风筝大赛在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炎黄二帝广场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130余名残障选手和志愿者积极参与,33名重残轮椅选手在助残志愿者的助力下放飞手中的风筝,重新定义“放风筝”的文化内涵。
腾飞的巨龙、古灵精怪的哪吒、俏皮的奶龙……活动当天,五彩斑斓的风筝在炎黄二帝广场上空翩翩起舞,残障朋友们或坐在轮椅上,或拄着拐杖,他们一边熟悉地操控轮椅,一边灵活地牵引着风筝线,努力让自己的风筝飞得更高更远。15时,风筝大赛圆满落幕,本次大赛共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5名。
一名轮椅选手说:“风筝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交融。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生命的顽强与美丽,用风筝的飞翔传递了希望与梦想。今天,我们要让全世界看见‘坐着的飞翔’。我的轮椅不是牢笼,是载我飞翔的翅膀。”
在整个活动中,有一片耀眼的“志愿红”始终为残障选手们加油助威。来自郑州师范学院的教工志愿者冯红岩说:“今天来参加比赛的残障朋友都是那么阳光自信,我们帮助轮椅残友上下车,虽然很累,但是看到他们比赛时那股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对我触动很大,我愿意继续帮助他们,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精彩。”
“这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残障选手的风采和力量,也激发了残障选手自强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河南省肢残人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风筝大赛已经举办了五届,每届都得到重度残友的积极参与,因为这不仅是一场活动,更是一次“技术赋能”与“文化治愈”的双重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