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历史绵延、文脉清晰,游客可在嵩山触摸到中原文明发展的全过程。连续6年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的登封,努力让静默的建筑有历史的回响、文化的瑰宝有今日之弘扬。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张新斌认为,黄帝文化是黄河文化的根源文化,黄帝文化丰富的内涵和价值为“第二个结合”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与精神动力。
传承保护黄帝文化,守护这“文化根脉”,郑州优势显著。郑州不仅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黄帝文化的发源地,不仅保留有大量与黄帝有关的考古发掘,还有着流传甚广的典故传说。无论是具茨山上的古旧岩画,还是与黄帝建都相关的“有熊说”,都显示黄帝在郑州地区活动之密切。此外,其大臣岐伯在新密开中医著述之先河,荥阳青台遗址出土的丝织品也印证着“嫘祖文化之乡”的悠久传说。
如今,在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进程中,黄帝文化因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广泛的影响力以及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的根本性塑造,已经成为其中极为关键的核心标识之一。
“郑州地处黄河中游、天地之中,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六个大遗址片区之一,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文物分布密集型城市、文物资源大市。”郑州市文物局负责人表示,全市文物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聚焦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和管理工作,在考古发掘研究、博物馆活化利用、精品展览展示等方面亮点纷呈,为促进郑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落地落实、推动打造“天地之中、黄帝故里、功夫郑州”城市品牌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文武双全创新表达强“自信”
2024年4月,柬埔寨暹粒巴戎寺北迎来了一群少林武僧,他们从“天地之中”的嵩山脚下远道而来,带着一身武艺与满满诚意,向暹粒的吴哥古迹走去。在此次“当少林遇见吴哥”功夫文化交流活动中,少林寺的武僧们表演了集体拳、象形拳、大比武等精彩节目;柬埔寨的少年们也上演了刚劲有力的斗狮拳表演。“少林遇见吴哥”,让两地完成了一次古老文明的对话,也让两大世界文化遗产——少林寺与吴哥窟完成了跨越时空的握手。
半年后的10月,“少林遇见吴哥”再续前缘——在登封举办的第十三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林高手”齐聚一堂,共赴这场功夫盛宴。活动期间,少林寺山门外,来自柬埔寨的武术表演者将高棉拳法演绎得明快灵动,少林寺的武僧们则用集体拳、地趟拳、镇山棍等精彩节目,让世界各地来宾领略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这场武术表演,在活动结束后迅速“刷屏”,柬埔寨王国首相洪玛奈在个人脸书账号发布了活动视频并指出:“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柬埔寨传统武术,也为高棉武术在国际舞台上的推广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天下功夫出少林”。当传统武术以活态传承的创新姿态呈现,游客收获的不仅是耳目一新的感官震撼,更见证着本土文化根脉的重焕生机,为历史与今人对话、为人与城增强情感链接创造更多可能。当前,郑州以登封“世界功夫之都”建设为抓手,推动武术文化全球化传播。少林寺周边数十所武校常年驻训数万名学员;《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累计超4000场,观众突破600万人次,成为文旅部“一带一路”文化贸易重点项目。
郑州正以海纳百川的开放胸襟拥抱世界,广泛吸收借鉴现代文明星河中的璀璨,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生活需求。
积极讲好“中国故事”“郑州故事”
5月19日,郑州图书馆“天中讲坛”迎来创办十周年“纪念日”。这个举办540余场、线上线下受众超过2200万人次的公益讲座,坚持专业性与大众化并重,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成为讲述中国故事、郑州故事的重要载体——通过多元、开放、共享的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郑州为市民提供全面的文化滋养,让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潜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除此之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也在不断完善。目前,郑州评出上等级乡镇(街道)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80个、建成乡村文化合作社1365个,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累计万余场,受益群众达200万人次。
随着郑州众多公共文化设施的落成与升级,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与歌手纷至沓来,在这里找到了属于他们的璀璨舞台。从郑东CBD标志性建筑河南艺术中心,到郑西CCD新崛起的郑州大剧院与郑州奥体中心,共同奏响了一曲震撼人心的“郑州之歌”,为市民带来一场场文化盛宴,提升了城市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品位。仅2024年,郑州就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47场,观众约96万人次,票房收入10亿元。演艺经济的大力发展,不仅拉动社会消费的显著增长,也给旅游演艺项目的创新运营提供了信心和方向。
“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郑州的文化不止存在于文献的记载与辉煌的过去,还活色生香地交融于广大市民的现实生活之中。”市民丁先生深有感触地表示,从“地下”到“地上”,郑州各类“研、学、游、行”沉浸式体验遍地开花,博物馆精品展览让郑州历史文化从“遗产”变为“产品”,文旅文创文化演艺精彩纷呈,“生活在郑州,让我骄傲和自豪!”
从观星台仰望苍穹的古老智慧,到黄帝故里跨越时空的血脉相连;从少林武僧的虎虎拳风,到厚重底蕴的现代表达——这座文武双全的城市,既守护着5000年文明根脉,亦谱写着新时代的华彩乐章,邀世界共鉴“中国之中”的文明密码,共赴“功夫之都”的激情之约!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李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