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区汝河路街道李江沟村党建引领网格聚智汇力,写好回迁安置“后半篇”文章,打造“‘江’心比心”党建品牌,深入开展“五星”支部创建,创新探索“一网统管、智慧赋能”治理模式,促进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过去村里党员不足30人,如今两个支部已壮大到61人。”李江沟村党总支书记李国亮介绍说。面对回迁后租户激增、管理复杂的挑战,李江沟村党总支以网格为纽带,网格长协同律师、民警、快递小哥、物业等多方力量,建立一支完善的小区治理队伍。在车位分配过程中,面对非标准车位争议,党员联户机制发挥关键作用,通过入户收集意见、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对特殊车位分类纳入分配方案,最终零投诉完成2782户车位安置。
除此之外,村“两委”以索克企业中心和临街商铺为载体发展集体经济,筑巢引凤、聚企入“网”,盘活集体资产,目前已有37家企业入驻,为辖区提供200余个就业岗位,吸引了部分务工村民返乡就业。同时,利用网格力量联动各方宣传村招企奖励机制,做大“朋友圈”,做强“资源库”,拓宽“线索源”,汇聚招商强大合力,借助网格形成“多点链接、多级联动”的招商网络,推动招商引资持续突破。
李江沟安置区目前有自住房1050户4647人,对外出租约1600户3500人。针对人口密度大、流动性强的特点,村“两委”决定打造智慧安防体系:288个摄像头实现全域覆盖,43部电梯加装电动车阻入系统。“技防+宣教”双管齐下,再未发生高空抛物事件。针对房屋租赁市场信息不对称难题,村“两委”又探索开发“李江沟租房发布平台”,方便供需双方。
同心共治,多元参与促和谐。傍晚的李江沟路夜市灯火通明,60余家摊位整齐排列,人间烟火气扑面而来。这个由占道经营整治而来的“网红打卡点”,正是多元共治的结晶。面对流动摊贩与居民出行的矛盾,村“两委”创新“居民+商户+网格员”三级议事机制,通过5轮协商达成“定点经营+自治管理”方案,既保留烟火气又守护了文明线。邻里有纠纷就到“老李家谈心坊”,由老党员、律师、民警组成的村级调解类社会组织刚成功化解一起纠纷。“用乡音乡情解疙瘩,比冷冰冰的法律条文更管用。”调解员说。村里坚持推行“公调衔接 民调入坊”工作法,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已累计调解矛盾40余起,其中刘秀环老人6个儿子的赡养纠纷调解案例,在村内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更多村民主动化解矛盾、增进家庭和睦,而“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李江沟村的蝶变,是党建红引领科技蓝、老传统嫁接新理念、小网格托起大民生的真实写照。当“五星”支部建设遇见智慧城市浪潮,这座曾经的城中村正以“江”心比心的温度、“网”罗万象的精度,书写着城乡融合发展的新答卷。
本报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崔熠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