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王树国三问”,答案藏在变革中

近日,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在一场科技年度论坛上,提出了三个问题:如果梁文锋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DeepSeek吗?如果王兴兴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宇树科技吗?如果汪滔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大疆吗?

其实,“三问”本身并无标准答案,毕竟“三个如果”都是假设,实际结果如何,并不容易给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检诸现实,博士毕业创业成功的不乏其人,而未读博士就创业,失败者也不在少数。于此而言,科技创业是否一定要读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不过,王树国“借题发挥”提出的现实命题,却值得每个人思考。比如,他认为学历不等于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在实战状态下磨炼出来的;他还认为,“大学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重塑世界,大学的理念要改变了。

这些判断是否正确,尚需讨论。但不争的事实是,大学的确要拥抱变化,要跟上时代乃至引领时代。以人工智能为例,对于高校来说,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发展机遇,改革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国家急需人才,是一项重要任务。

具体来说,如果课程设置过于僵化,教育模式过于老套,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正如王树国所言,大学的理念要改变,一定要与社会深度融合。

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是龙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这意味着,我们高校的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等都需要与时俱进。唯有着眼于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近年来,相关部门加力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创新能力”。应该说,在这方面已经取得成绩,但仍有不短的路要走。

近日,著名学者陈平原也表示:“技术迭代迅速,世界日新月异,大学必须适应这个变化,不断调整教学宗旨、学科体系、教学方式以及培养目标等。”可以说,革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已是各界共识。接下来,就要以更大力度化共识为行动,积极落实国家部署,全面探索有益经验,以更好地培养人才。 王石川

2025-09-26,12038|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