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中欧班列有多忙?他用日行3万步告诉你答案

中欧班列作业现场

本报记者 张倩 文/图

“折角塞门打开、风管接好……”5月23日10时许,一列中欧班列停靠在国铁郑州局圃田站31道。郑州车务段圃田二班一调调车长肖军立沿着股道走走停停,手比口呼确认车辆状态。

圃田车站是中欧班列(郑州)的始发站。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郑州国际陆港时“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的殷殷嘱托,中欧班列(郑州)运量增长强劲,业务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140多个地区,开行总量和综合运营能力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偌大的站场里,各种颜色的集装箱整齐堆码,橘红色的门吊往来穿梭,运输卡车进进出出……几乎24小时不间断上演的繁忙景象,见证着中欧班列的蓬勃发展。

“我们一个班下来能干20多钩活儿,走上3万步是常有的事。”肖军立笑着说,“忙点儿好呀,这说明咱国家经济发展得好!”

工作中,肖军立和工友们负责把集中到达的货物列车分解开,再按照不同的去向重新编组成列。“中欧班列是我们的‘国家名片’,发一列就要保一路平安。”肖军立常常这样叮嘱班组职工。

中欧班列被誉为中欧陆上贸易“黄金列车”。伴随着一声声嘹亮的汽笛,众多国外特色商品来到中国,“中国造”产品也漂洋过海送达多国。

13时许,匆匆吃过午饭的肖军立还没来得及休息,胸前的对讲机再次传出作业指令,他戴好手套、束紧安全带向作业现场快步走去。忙碌中,时间总是过得飞快。在不绝于耳的“隆隆”声中,“钢铁长龙”接连启程。转眼已至傍晚,落日余晖下,肖军立再一次登上调车机,目光专注,迎风而行。

当古老驼铃化作新时代的汽笛,无数像肖军立一样的铁路职工,正在续写着新丝绸之路上的传奇故事。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2025-06-30,11338| 2025-06-29,11334| 2025-06-28,11330| 2025-06-27,11322| 2025-06-26,11310| 2025-06-25,11302| 2025-06-24,11295| 2025-06-23,11287| 2025-06-22,11283| 2025-06-21,11279| 2025-06-20,11271| 2025-06-19,11259| 2025-06-18,11251| 2025-06-17,11243| 2025-06-16,11235| 2025-06-15,11231| 2025-06-14,11227| 2025-06-13,11219| 2025-06-12,11207| 2025-06-11,11199| 2025-06-10,1119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