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230项医疗检查检验结果实现线上互认 群众就医省钱又省心

本报讯(记者 王红)检查检验是医疗服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不同医疗机构间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医疗费用,提高诊疗效率。昨日,记者从河南省卫生健康委获悉,截至目前,全省已有855家医疗机构实现230项检查检验数据互通,累计为患者节约医疗支出5.21亿元。

“太好了!我这个CT不用再做了,省了好几百元。”昨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医院区)骨科诊室,因为颈椎病前来治疗的患者王女士得知,自己一个月前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拍的片子医生在郑州线上就可以直接调阅互认。这一改变,得益于我省去年9月启动的医疗改革重点项目——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线上互认机制。

“只要是患者三个月内做过的检查项目,一个月内做过的检验项目,医检互认平台都会自动弹出,医生可以在电脑桌面上直接调阅并进行互认。”郑大一附院医务科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河南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清单共有230项,其中,检验项目120项,涵盖生化、免疫等常规检测;检查项目110项,包括胸部CT、脊柱DR等影像诊断。通过省级互认平台,这些数据可在全省医疗系统“一单通行”。

在此基础上,为充分保障医疗安全,依据实际我省设定了10种可以不互认的情形。例如,“因病情变化,已有的检查检验结果难以反映病人当前实际病情”,就可以不予互认。也就是说,医检互认并不是“一刀切”,必须以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为首要前提条件,避免产生医疗纠纷、引起医患矛盾。

为确保医疗质量,我省成立了河南省临床检验质控中心、河南省影像质控中心,确保互认项目的可认性,同时,侧面监督各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的标准化建设,解除医生“不敢认”的后顾之忧。

为了更好地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省卫生健康委要求,各地、各有关医疗机构要强化质量控制,加强监督管理,将推行检查检验互认工作情况与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保支付结算、大型医院巡查等挂钩,将医师落实检查检验互认工作要求情况与医师定期考核、职称晋升、评先评优等结合,持续推动提高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同质化水平和互认率。同时,要求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医疗健康信息互通共享场景网络、信息安全相关管理制度,通过授权访问机制来保护患者隐私,确保医疗健康数据不被泄露或滥用。

此外,河南还积极推行县域医共体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22个县域医共体建成检验结果互认系统,91个建成检查结果共享互认系统。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