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空气质量监测预报员的日常

本报记者 裴其娟 文/图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查看城区空气质量与了解天气预报一样成为人们出行前最常见的举动。在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员和预报员用他们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守望,为郑州市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数据支撑,为公众健康出行提供服务。

“每天24小时轮班值守,发现监测站点异常及时现场处置,每周对监测仪器进行严格质量控制检查,确保运行平稳、监测数据真实有效。这是我们的日常工作(如图)。”郑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监测科科长袁明浩说,郑州市有146个空气质量监测站,都是先进的无人值守自动监测设备,但电力供应中断、网络故障、仪器故障可能造成监测数据异常波动,一旦出现异常,无论刮风下雨,他们必须第一时间赶到站点进行维护,2小时之内完成修复,而且空气质量监测站所在位置许多没有电梯,每次维护,监测员都需要背着二三十斤的设备一步步走上去。前一段时间的沙尘天气、杨柳飞絮影响监测仪器的正常运行,也是他们维护频率较高的时段。

空气质量预测预报是大气污染防治精准施策、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重要基础。准确的预报关系着政府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应急减排措施实施,也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准确对空气质量进行各种预判和‘诊断’,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想干好不容易。”预报科副科长徐艺斐说。他们科共有4名预报员,每天早上刚到单位,就得面对海量信息。各个预报模式的结果、当前区域污染是怎么运动的、未来气象条件怎么样,大量的图片和数据需要仔细分析梳理,才能得出初步的预报结论。在这个过程中,预报员的大脑就像高速运转的机器。上午10点,团队内部一起讨论预报结果,之后与气象等多部门联合会商。到了下午,预报员还要结合最新的气象条件,再对空气质量进行分析研判。在秋冬季大气污染攻坚期间,会商次数更多。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