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丰收在仓”有底气

本报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宋跃伟 宋中岳

“广林,收割机快到你家地头了,赶紧去吧!”昨日一大早,接到邻居的电话,村民宋广林骑上三轮车就往田里赶。

登封市中岳街道康村的麦田里,几台联合收割机正忙,金黄色的麦粒倾泻而出,装满了一辆三轮车。“虽然前期有点旱,经过灌溉和精心管理,今年亩产也能达到1000斤左右,真不赖!”望着满满一车小麦,宋广林脸上洋溢出丰收的喜悦。

“在小麦拔节抽穗的关键时期,出现旱情,我们组织社区干部、党员等以网格为单元,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抗旱浇麦、做好物防技防,坚决打赢夏粮丰收保卫战。”康村社区负责人介绍,面对前期高温干旱天气影响,农田土壤墒情告急,小麦收获面临严峻挑战,该社区成立抗旱应急服务队,摸排辖区内农田干旱情况,重点梳理水源紧缺区域和灌溉需求清单。针对部分地块远离河道、灌溉设备覆盖不足的实际困难,多方协调,采取“定点取水、分片送水”方式,优先保障粮食作物的应急灌溉。同时配合农业部门开展小麦“一喷三防”作业,抓住防控关键时期、关键节点,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水平,确保颗粒归仓,生产丰收。

这边收割机刚收割完麦子,玉米播种机就开进了田地。“给俺送20斤复合肥吧!”宋广林直接把电话打给了镇供销社的农资门店。不到半个小时,化肥就送到了地头。据了解,为做好“三夏”生产工作,登封市供销合作社积极发挥农资供应主渠道作用,通过开设农资供应直通车、农技服务到地头等新农资供应服务模式,认真做好农资供应,及时提供农技服务,打通农资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把质优价廉的放心农资送下乡送进村,配送到田间地头、农民手中。

双机并驱开,抢收抢种忙。宋广林往播种机里倒上玉米种子和化肥,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亩多的玉米几分钟就播种完了。“既省力又播得均匀,机械化真是好!”两个多小时,宋广林就结束了这个麦季。

在康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一块“粮食晾晒区”的牌子格外醒目。据介绍,社区已在闲置场地、公路旁等地方设置了30多处粮食晾晒区,保证颗粒归仓。“月底前的天气以晴天或多云为主,趁晴好天气抓紧收获晾晒成熟冬小麦,真正使‘丰收在望’为‘丰收在仓’。”社区负责人信心满满。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