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青年企业家与郑州“双向奔赴” 用“创新基因”激活城市发展“密码”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奋力做践行“两高四着力”的标杆模范

本报记者 董艳竹 刘盼盼 魏滢

当千年商都遇上青春浪潮,当历史底蕴碰撞创新基因,郑州,这座承载着华夏文明根脉的古都,正以“青年发展友好型标杆城市”的全新姿态,成为青年创新创业的“强磁场”。

2024年郑州市场主体总数突破210万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又一个充满激情与奋斗的青年创业故事,是一批又一批新生代企业家的锐意进取。他们在红枣林海、AI浪潮、医疗蓝海、钻石光芒等领域中深耕细作,让古老城邦焕发出“青春跃动”的勃勃生机。

红枣链上的“守”与“变”

在好想你健康食品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里,颗颗红枣正经历着从“田间”到“舌尖”的奇妙蜕变。总经理石训站在全智能化FD冻干设备前,目光中既有“守业者”的坚毅,也有“创业者”的锐意。

这位“枣二代”还记得2022年那个非同寻常的收购季:郑州物流全线停摆,新疆若羌的红枣面临滞销危机。他带着团队横跨3000公里,在戈壁公路上颠簸48小时,当满载红枣的货车驶入厂区时,枣农们热情相迎的场景让他突然读懂父亲那句“枣树要百年成林,企业要守得住寂寞”的深意:“这不是简单的商业交易,而是连接着数百万人口生计的 ‘生态工程’”。

石训的创新理念,藏在冻干锁鲜技术的“化学反应”里。数亿元打造的智能车间,将新疆灰枣的甜润锁进方寸包装,更将山药、银耳等食材变成“网红爆款”。

当“清菲菲”红枣银耳羹年销破亿时,大家发现:传统红枣产业竟能在90后直播团队的创意里,化身年轻人追捧的“养生潮品”。更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在新疆戈壁种下的“产业绿洲”,通过技术嫁接,新郑灰枣基因与新疆光热资源孕育出了“皮薄肉厚”的优质品种,不仅让沙漠边缘长出 “绿色银行”,更架起了豫疆共富的桥梁。

(下转二版)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