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莫让家庭作业变成“全家作业”

今年的“六一”适逢端午假期,与孩子们共度节日的喜悦心情形成对比,不少家长犯了难:学校布置的节日手工作业该怎么完成?

图文并茂的手抄报,动态效果的PPT,五花八门的手工艺品,形式复杂的打卡照片……随着近年来教改的深入,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形式正成为提升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改革的抓手。和以往单一机械抄写式的作业相比,创新式作业更凸显素质教育方向。这理应受到广大学生与家长的赞成,却为何频频引发讨论和吐槽?

绘画、摄影、剪辑、手工……孩子还没上几年学,家长却先掌握了不少新技能。满满的“仪式感”背后,是全家总动员,孩子的家庭作业变成了“全家作业”。一些作业的本意,是让孩子养成节俭意识、提升劳动技能或培养发现美的眼睛,但在布置时忽略了作业内容与学生能力的适配程度,有些甚至远远超出其能力与认知范围,最后难免成为家长的“必答题”。

多地基础教育工作者反映,个别学校花尽心思在学校公众号上“出彩”,常常布置超出学生能力的“展示型作业”。有教师坦言:“有的作业,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能不能做,而是展示出来好不好看。”

培育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习惯,需要循循善诱,而非强制摊派。教育关注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发掘人的潜力。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制造多少精美的作品,而在于点燃多少求知的火种。要少一些拍照和打卡的折腾,多给予教师专业自主的空间;少一些冠冕堂皇的检查,多听听课堂里真实的声音;少一些急功近利的焦虑,多想想孩子今后的成长。

我们也乐于看到,越来越多学校开始改革作业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进行作业自主管理,关注点从量化指标转向育人实效,让作业回归巩固理解、启迪智慧、开拓思维的应有功能,让学生发现探索世界的乐趣。郑 昕

2025-07-30,11549| 2025-07-29,11541| 2025-07-28,11533| 2025-07-27,11529| 2025-07-26,11525| 2025-07-25,11517| 2025-07-24,11509|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2025-07-19,11477| 2025-07-18,11470| 2025-07-17,11462| 2025-07-16,11454| 2025-07-15,11446| 2025-07-14,11438| 2025-07-13,11434| 2025-07-12,11430|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