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商都评论 PDF版阅读

警惕“数字赋能”变“数字负担”

随着数字化浪潮兴起,“指尖上办公”有效提升了基层政务服务效率。但在一些地方和领域,本应赋能基层的“数字工具”,却成了形式主义的温床。这种“走样”“变味”的“指尖忙碌”,苦了基层、累了群众,也浪费了资源。

一些群众在网络问政平台反映问题后,收到的是“套路”式答复——“来信收悉,高度重视”“感谢关注,正在积极推进中”……这些回应,看似答复了,却又没解决问题,让群众感觉“数字衙门”门好进、事却不好办。

“指尖忙碌”背后的形式主义隐患,更具隐蔽性与迷惑性:一方面,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能将平淡工作“包装”得精彩绝伦,数据、表格等“工作量”突出,群众的实际问题却得不到解决;另一方面,政务APP、工作群、打卡程序等过多过滥,让基层干部深陷“指尖枷锁”,无暇深入群众,回应真正需求。

“数字赋能”变“数字负担”,说到底是政绩观出现了偏差。部分领导干部对数字化转型仍有片面认知,将工作“上网”等同于改革创新,甚至把数字留痕当作推卸责任的“挡箭牌”、形式主义的“遮羞布”。

整治“指尖忙碌”顽疾,需要从思想教育和制度建设上双管齐下:要强化宗旨意识,牢记政务数字化的核心是服务群众,而非方便留痕、易于显绩;不能把接待参观、展示留痕作为政务数字化的终点;还应当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从“有没有”平台、下载量“多不多”等浅层次要求,转变为群众“满不满意”、办事效率高不高等深层次标准,倒逼政务数字化回归务实高效的正轨。

各级各地既要敏锐察觉“数字衙门”“指尖忙碌”等形式主义新表现,又要深挖官僚主义的老病根,让技术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加速器”,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改革初衷。 张桂林 田金文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