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丽萍
时值盛夏,骄阳似火。7月4日上午8点刚过,一场场热火朝天的“大戏”就在惠济区新城街道家河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陆续开场了——
“对联上写的是五福临门,横批上挂的是龙的传人……”二楼的舞蹈室内,王秦虹正带着一群舞蹈爱好者,跟随《中华幸福结》的音乐韵动身姿;
“太厉害了,我也要试试。”稚嫩的童声中,大学生志愿者用趣味的科普实验揽获“哇”声一片;
自成一派的公益书画室内凉风习习,墨香扑鼻,不仅隔绝了窗外的灼灼烈日,也让居民的心跟着静了下来……
这一场场“大戏”的主角,都是家河家社区的居民。从“站着看”到“抢着干”,家河家社区这一“共建”出把力,“共享”新成果的社会治理场景是怎样形成的?
家河家社区成立于2021年10月,2022年4月完成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目前社区服务正商华庭1号院、2号院,中原宸院一期、二期,盛世名家5个楼院,总户数7918户,常住人口11300余人,直管党员42人。
今年4月,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发现,随着入住业主的增多,中原宸院非机动车辆乱停乱放的现象不断凸显,成了居民的堵心事。走访中了解到该小区建设阶段没有给非机动车辆预留固定地下充电区域,一些业主将非机动车辆随意停放,或停到地面充电,影响了其他居民出行,同时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如何化解这一难题?
家河家社区党组织牵头,让各方有了主心骨。家河家社区带领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等,倾听民声民意,最终联动多方资源,由物业管理委员会、物业公司面向社会自筹资金,在小区新建非机动车辆地面充电区域,提供60个充电位,同时配备雨棚、智慧门禁,并单独开设通道。
堵心事没了,高兴事多了,依托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家河家社区提炼并丰富“家和汇”党建品牌,采取“家和365+N”工作法,打造“家合相敬、家合善育、家合助跃、家合好美、家合有依、家合温情”六个主体服务项目,为辖区“老、幼、青、妇、弱、新”六类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精准服务。
社区搭台、三方唱戏、多方共赢,越来越多的居民从“站着看”变为“一起干”。
社区出阵地、高校出服务,家河家社区的公益美术、英语启蒙、非遗传承、公益托管等一系列三方共建项目,居民参与度高、好评度也高。
依托高校师资,该社区还挖掘了自己的舞蹈、唱歌、早教、医护等专业领域的社区达人,同步打造出一批群众自组织,几乎每天都有居民自发组织的活动——开头的那一幕,已经成为家河家社区的新常态。
“市委全会提出的‘九个一’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为社会治理带来了全新的活力和强大的动力,它将党的组织优势与数字优势深度融合,为我们的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家河家社区书记杨伟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这一体系,不断提升社区治理的水平,为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