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PDF版阅读

功夫郑州奇遇记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汪永森 实习生 刘硕珅 文/图

嵩山脚下,少林延鲁武术学校的练功场,功夫少年头顶烈日挥汗如雨,用日复一日的坚持锤炼体魄和意志,延续着“铁布衫”等硬功绝技的传奇和精彩。

功夫少年的“腹卧钢叉”绝活

7月9日上午,少林延鲁武术学校练武场上,学员们踢腿、出拳、扎马步、演练套路、对练散打。练功房内表演班的功夫少年也在闷热的环境中雕琢着动作细节,互相配合着练习“铁布衫”等少林绝技(如图)。

“铁布衫”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护体硬气功,以“外功抗锐”为特点,民间常将练习铁布衫后的成效称为“刀枪不入”。

向鎏淋和韩佳驰一个来自山东、一个来自湖南,两名18岁少年练习硬功已有1年,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是伙伴,在舞台之上也是一对黄金搭档,“腹卧钢叉”是他们一起练习的硬气功项目,腹部留下的厚厚茧子是他们日复一日付出和坚持的见证。

舞台之上,两人互相配合着,轮流将腹部肌肉抵在距地近一人高的钢叉之上,一人运气以血肉之躯展示硬气功,一人助其保持平衡且旋转,展示“腹卧钢叉”的表演效果,训练之中隐藏的危险让人捏了一把汗。

“铁布衫”需用药物擦洗皮肤

练习“腹卧钢叉”等项目时,需要将气运到腹部等部位,平时还要通过排打和枪头击刺,使肌肉适应舞台呈现要求,同时还要使用药物擦洗皮肤。

“铁布衫?我感觉电影里和我们练的不一样。我们不是那种全身上下都硬,主要练特定部位。”向鎏淋说,“铁布衫”的练习关键在于“练硬”,“肚子不行就得反复练,让腹部变硬,喉部不行也要练。”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可走,需要经年累月的苦修,短则一两年,长则更久。

教练董高磊称“铁布衫”为“铜躯铁壁、武之坚盾”,练习时将内气散布到身体表面或特定部位,配合击打砍扎等排打功夫,使人体表面产生排坚抗锐等超常能力,腹卧钢叉、三枪刺身、金枪刺喉、头部开棍、背部开棍均为其表现形式。

“使用钝的枪头扎、排打,再结合药物,需要半年左右,使肌肉密度达到要求,运用丹田之气抵御外力攻击!”他表示,现实中的“铁布衫”不像影视剧中表现的悬乎,作为一项专业技能,带有一定危险性,提醒青少年不要随意模仿。

心向军营锤炼意志

清晨,晨跑少年的身影与呼吸声划破晨曦,那是功夫少年用脚步丈量成长的路程。训练场上那一声声发力的怒吼,那一次次凝神聚气的硬挺,正是“武术”这门古老技艺在少年身上焕发新生的证明。

两名功夫少年的武校生活规律而紧凑,清晨7点起床,洗漱、吃饭之后,集合进行5公里的跑步热身,活动开筋骨之后,进入正式的武术训练。韩佳驰除了练习铁布衫硬功,也会参与集体训练和其他武术科目的学习,集体训练更能确保动作的规范和成功率。

在《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已有一年时间,两人的功夫日益精进,不但丰富了人生阅历,表演时的心态也更稳定了,而向鎏淋在表演“腹卧钢叉”的同时,还用铁砂掌功夫为观众献上精彩的劈砖表演。

烈日下挥洒的汗水浇灌出功夫少年的未来之路,让他们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肩负起传承中国武术文化、保家卫国的使命。谈及未来规范,向鎏淋和韩佳驰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参军入伍,希望继续在军营的熔炉里锻造钢铁般的体魄和意志。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2025-06-30,11338| 2025-06-29,11334| 2025-06-28,11330| 2025-06-27,11322| 2025-06-26,11310| 2025-06-25,11302| 2025-06-24,11295| 2025-06-23,11287| 2025-06-22,11283| 2025-06-21,11279| 2025-06-20,11271| 2025-06-19,11259| 2025-06-18,11251| 2025-06-17,11243| 2025-06-16,11235| 2025-06-15,11231| 2025-06-14,11227| 2025-06-13,11219| 2025-06-12,11207|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