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田间地头看“减负”

本报记者 张立 通讯员 靳志帅

小暑时节,新郑市观音寺镇菜王村,大片玉米正在生长。村支书刘红伟正带领党员安排田间管理,镇党委书记马聪锋也来到现场,帮助村支部开展工作。

今年以来,随着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深入开展,会议、文件、报表数量逐渐减少,镇上党员干部有了更多时间精力进村入企、为民服务,镇党委正在协调帮助菜王村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菜王村地处新郑市观音寺镇西南部,全村3600人,3050亩耕地,下辖7个村民组,是典型的农业村,发展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围绕农业和土地。2022年起,村庄探索土地托管,部分村民将土地交给村集体“保姆”种植,共同获益。

而随着土地托管面积不断增加,村支部的工作压力也逐渐增加。刘红伟说,这个“保姆”并不好当。为让大伙儿满意,村民组选派代表参与农资购买和田间管理,合作社根据劳动量按天发工资,计入经营支出,并向村民公开账目。

第一年参与村民托管的土地共计1750亩,集中连片种植,田间道路荒坡得以利用,增加农田150亩。根据托管协议,村集体承诺每亩“保本”付给农户年费800元以上的收入,除去种子灌溉农药化肥收割等费用后,由村集体、村民组、村民按照30%、30%、40%的比例分配。

根据这几年摸索的经验,村集体并不急于扩大托管规模,更重要的是提升经营效益。比如部分田地靠近水源,适合种植蔬菜,村集体计划采取订单方式,种植花生、蔬菜和葛根,提高农业附加值。

刘三海是村里种地“老把式”,把自家的7亩地交给村集体,他所在的村民组首批托管土地380亩。有了村集体这个“保姆”,他又亲自参与土地种植,心里感觉更踏实。他说,农田托管增加规模效益,镇上干部经常到田间帮助解决难题,让他对未来更有信心。

村庄老龄化、空心化加剧,青壮年村民外出务工,种田积极性不高。新郑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种植经营,新郑市正结合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活动,将作风建设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在条件适宜村庄推广菜王村经验。

今年以来,观音寺镇党委成员先后对各党支部开展专项指导12次,发现并整改问题8个。近期已解决农村公路改造、天然气入户、企业招工难、融资难等问题17件。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2025-06-30,11338| 2025-06-29,11334| 2025-06-28,11330| 2025-06-27,11322| 2025-06-26,11310| 2025-06-25,11302| 2025-06-24,11295| 2025-06-23,11287| 2025-06-22,11283| 2025-06-21,11279| 2025-06-20,11271| 2025-06-19,11259| 2025-06-18,11251| 2025-06-17,11243| 2025-06-16,11235| 2025-06-15,11231| 2025-06-14,11227| 2025-06-13,11219| 2025-06-12,11207|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