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盛夏,热浪席卷着中原大地。连日来郑州气温屡攀新高,全城笼罩“高温模式”。比热浪还热的话题#郑州地铁的松弛感#、#40摄氏度高温才懂郑州地铁的含金量#等登上了热搜榜单。热浪中,市民在多处地铁站免费纳凉点中弹琴、下棋、聊天……这些颇具松弛感的画面,让人感受到夏日清凉,也让人看到了城市的包容和温情。
小空间彰显城市大关怀。地铁站和部分商场中的公共区域,不再是单纯供市民通勤和消费的场所,而是化身为市民消暑的好去处。新华社等央媒纷纷为郑州点赞,不少网友动情留言“郑州真中,心里满满地全是感动”。
小空间大关怀
赤日炎炎,空气仿佛都已凝固,但走进郑州的地铁纳凉点,扑面而来的清凉顿时消解了夏日的难耐。走进二七广场地铁站,站厅的空调凉风瞬间驱散了门外的燥热。不同于高峰时段的熙攘,非高峰期的站厅显得格外宁静。角落里,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轻声聊着家常,手中的蒲扇偶尔轻摇。
在科学大道地铁站,老奶奶正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在宽敞的区域里活动;绿城广场地铁站里,欢歌响起,市民们正用婀娜的舞姿消解夏日的烦闷;紫荆山公园地铁站不时传来悠扬的钢琴声,引得乘客驻足静听;身着工装的外来务工人员,把龙湖中环北地铁站当作“避暑胜地”,闭目养神。“我每天中午吃完饭都会和两三个工友来这歇个脚,下午干活才有精神。”外来务工的赵先生说道。而像这样的地铁站,郑州还有很多。
网友热议“郑州真中”
郑州地铁与商场敞开大门纳凉的行动,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赢得网友的点赞好评“郑州真中”。这“好评”霸屏的背后,折射出公众对城市“温情”与“包容”精神的强烈共鸣与深切期待。
与地铁站里相同的场景也在郑州的正弘汇、大摩西元广场等大型商场上演。在商场内,设置有长凳和书桌,以方便市民入内纳凉。还有的商场推出了儿童友好、女性友好、宠物友好等便利措施。“商场离家也挺近,我们没事就带着孩子来这里转转,既享受了清凉也能顺便买点东西。”刚带着孩子进入商场的王女士如是说。
地铁站、大型商场,这些由钢筋水泥构建的现代城市空间,在特定时刻,其功能被赋予了更广阔的延伸。它们不再仅仅是通勤空间或消费场所,更成了共享的“城市客厅”。
纳凉图景体现城市文明
郑州的纳凉图景火爆网络并非偶然,今年入夏之后,郑州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全面启动开放人防工程避暑纳凉活动,利用人防工程设置了58个便民服务点。其中,郑州地铁设置了35处人防便民点,每个地铁纳凉点配备了休息桌椅、阅读书架等便民设施,这其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是惠民、便民的生动注脚。
酷暑终将过去,但地铁站和商场里那一幕幕的纳凉图景,既是一次关于城市如何更好地“为人服务”的温情实践,更是对“人民城市”理念的生动诠释。 本报记者 任思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