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我省上半年金融运行持续向好

本报讯(记者 安欣欣)7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举行2025年上半年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河南省金融运行、货币政策传导执行、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等相关情况。记者了解到,上半年,全省金融运行持续向好,金融总量平稳增长,融资结构持续优化,融资成本保持历史低位,为全省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具体数据来看,6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7万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7259.2亿元,同比多增998.4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4万亿元,同比增长6.9%,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较年初增加4516亿元,同比多增378.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同比多增。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829.5亿元,同比多90.1亿元。

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支持进一步加强

涉农贷款平稳增长。粮食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夏粮收购等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加大。6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2.6万亿元,较年初增加1107.1亿元。

先进制造业贷款增加较多。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6月末,全省制造业贷款余额6670.3亿元,较年初增加816.1亿元。

基础设施贷款持续增加。6月末,全省基础设施贷款余额1.7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68.9亿元;投向基础设施领域的中长期贷款余额1.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587亿元。

一般消费贷款较快增长。重点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增效。6月末,全省住户一般消费贷款(不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7230.3亿元,较年初增加355.1亿元。其中,汽车贷款余额223.2亿元,较年初增加21.2亿元。

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6月份,全省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1%,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38%,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6%,同比下降0.42个百分点,居民和企业贷款利息负担进一步减轻。

全省存量贷款利率持续创历史新低,6月末已降至3.94%,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成效显现

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强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传导执行,加力落实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组织全省金融机构紧抓政策窗口期,充分释放宏观金融政策红利。从二季度数据看,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在全省取得了明显成效。

金融供给保持充裕。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出台后,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强化政策传导与工作协同,加快推动各项政策措施在全省承接落实。同时,积极跟进对接债券市场“科技板”政策,支持企业不断拓宽融资渠道。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合计5463亿元,同比多增324亿元。

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协同效应有效发挥。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协同政策效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民营小微、科技创新、服务消费等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推动存量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面增量。据初步统计,二季度全省累计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377.4亿元,同比增加25.7亿元。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近年来,全省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求,贷款利率不断下行。在推动融资成本下行的过程中,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还联合省委金融办,于今年二季度启动了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推动企业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闭环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项工作

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领域,闭环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项工作,有力支持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持续回升向好。

科技金融增量扩面。会同省科技厅建立科技金融“双牵头”工作机制,开展科技型企业“破冰扩面”行动,推广“创新积分贷”等产品,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生态,支持全省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末,全省已投放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条件的贷款余额244.1亿元。

绿色金融提质增效。会同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建立重点绿色项目清单,推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加大绿色贷款投放力度。截至6月末,全省已累计投放符合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条件的贷款465.8亿元。截至一季度末,绿色贷款余额9836.3亿元,比年初增加1083.5亿元。

普惠金融精准滴灌。持续完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扩大民营、中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规模。聚焦乡村振兴,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种业振兴、粮食稳产保供等重点领域金融服务,落实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加大民生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截至6月末,全省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达241.8万户,同比增长1.1%;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3103.9亿元,同比增长12.6%,投放中原农谷专项贷款余额332.5亿元。

养老金融破题开局。加大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落实力度;围绕老年人群和银发经济,推动创新特色信贷产品,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截至5月末,全省养老产业和养老机构贷款余额70.4亿元,首笔3600万元符合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使用条件的养老产业贷款落地。

数字金融赋能升级。推动金融机构制定数字化转型规划,会同省委金融办编印《河南省数字金融产品手册》,促进提高数实融合水平。截至5月末,全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1030.3亿元,同比增长13.8%。

助力涉外经济发展

上半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河南省分局着力抓好外汇管理政策传导落实,更好发挥金融支持稳外贸稳外资重要作用,助力河南省涉外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跨境贸易方面,支持银行将更多“专精特新”、中小民营及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主体纳入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覆盖范围,为跨境贸易提供资金结算便利。跨境投融资方面,指导银行进一步提升优质企业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和数字化服务水平,便利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上半年,全省410家优质企业共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业务3.47万笔,金额合计427亿美元;全省18家跨国公司、149家境内外成员企业开展跨国公司资金集中运营业务。

持续加强企业汇率避险服务与政策帮扶。加强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传和汇率避险工具普及推广。指导银行充分利用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丰富外汇衍生品类型。上半年,全省涉外企业通过远期、掉期、期权等外汇衍生品规避风险金额64亿美元,新增汇率避险首办户企业1002家,套保率22.88%,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稳步推进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推动银行统一简化外汇业务流程,便利外汇业务办理,支持外汇产品创新。进一步优化外汇风险筛查识别机制,提高事后监测精准度。截至6月末,全省共有6家银行、44家分支机构加入外汇展业改革试点。

跨境人民币业务量质齐升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助力全省稳外贸、稳外资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河南省分行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会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实现扩面、增量、提质。

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组织银行机构开展“首办户”拓展专项行动,建立目标企业清单,通过“集中宣讲+上门服务”,加强政策宣介及业务辅导,推动更多外贸企业愿用、会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上半年,全省共有4349家企业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其中“首办户”新增965家。

结算量稳步增长。指导银行机构更好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专班作用,优化服务对接机制,推动扩大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上半年,全省跨境人民币收付合计1806.9亿元,同比增长30.8%,收付总额创同期历史新高、居中部六省首位。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1224.2亿元,同比增长34.5%。

业务便利性持续提升。银行机构通过单证电子化审核,简化跨境人民币结算流程,对优质企业提供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服务,全省纳入便利化服务范围的优质企业达473家,较去年新增103家。

2025-07-18,11470| 2025-07-17,11462| 2025-07-16,11454| 2025-07-15,11446| 2025-07-14,11438| 2025-07-13,11434| 2025-07-12,11430|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2025-06-30,11338| 2025-06-29,11334| 2025-06-28,11330| 2025-06-27,11322| 2025-06-26,11310| 2025-06-25,11302| 2025-06-24,11295| 2025-06-23,11287| 2025-06-22,11283| 2025-06-21,11279| 2025-06-20,11271| 2025-06-19,11259|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