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九维协同

全域智治解码“九个一”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系列报道

本报记者 王战龙

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二七广场、CBD等城市地标的实时画面跃入屏幕,游人如织的郑州东站、80多公里外的少林寺景区立刻铺展眼前。

数字孪生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城市治理的未来,作为人口超1300万的特大城市,郑州积极推进“党建网”+“政务网、视联网、物联网”+“城市运行、应急处突、经济运行等专网”融合,打造全市域7755.1平方公里全覆盖、全贯通、全应用的“1+3+N”城市运行智能感知体系,探索特大城市治理向高效能治理跃进的“智治”之路。

服务群众更加精准高效

网格,是郑州实施治理、服务群众的基础单元。

打开郑州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中心平台最小的治理单元——网格,一张图就可以清晰了解区域内楼栋、人口、道路等硬件信息,也可以明了低保、特困、高龄、残疾人等不同人群分布信息。

郑州按照“规模均衡适度、任务能力匹配”原则,在城市社区,按照300户至500户的标准划分“社区网格”7763个,以“50户至70户、2小时内完成入户排查、宣传动员”为标准细分“微网格”46942个;在农村,以村民小组为基础划分“农村网格”11357个;在交通枢纽、学校医院、商圈市场等人员密集、人口流动频繁的重点区域,设置“专属网格”4707个。

所有的网格被孪生成全市统一、多方共享、动态更新、精准识别的二维高清网格电子地图,实现政法综治、城管、信访、市场监管等各类网格多格合一,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体系。

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对“人、地、物、事、情、组织”六要素数据进行数据化归集、网格化关联,经过可视化分析、智能化监管、数字化建模,打造出一个云端“看得见的郑州”。

数字赋能城市治理,正在悄然改变着服务群众的速度和效率。

在郑东新区,发现单元楼门口出现地面积水,渗漏点坐标定位、积水影像等关键信息被拍照上传,几分钟后,物业工程部携带专业设备抵达现场处置。

在高新区,史女士家洗衣机接口脱落,引发用水异常,智能水表即刻启动“异常用水预警”,网格人员12分钟赶到现场,避免了“水漫金山”造成更大损失。

在登封,一女士骑电动车途经少室路,发现路面出现凹陷,她通过郑好拍APP上传现场照片,不到30分钟,市政养护车辆就抵达现场,次日清晨,路面恢复,隐患消除。 (下转二版)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2025-07-19,11477| 2025-07-18,11470| 2025-07-17,11462| 2025-07-16,11454| 2025-07-15,11446| 2025-07-14,11438| 2025-07-13,11434| 2025-07-12,11430|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2025-06-30,11338| 2025-06-29,11334| 2025-06-28,11330| 2025-06-27,11322| 2025-06-26,11310| 2025-06-25,11302| 2025-06-24,11295|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