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财经新闻 PDF版阅读

科创少年

绿城逐梦

本报记者 杨柳 陶然

这是一场教育部白名单赛事——一群意气风发的少年,在奋进创新中吹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嘹亮号角。

这是一次创新的集结——电流的嗡鸣、代码的跃动,一个个将科技与人文相连的构想,书写“少年强则国强”的崭新篇章。

7月27日至28日,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简称ICC)全国总决赛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发明家”齐聚郑州,一场关于未来的“黄河大合唱”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多名青少年参赛选手带着他们设计的“宝贝”,让团队的“奇思妙想”落地生根。

从“心”出发 让创新的火花闪现

智能心脏检测手表、盲文无障碍转换系统、青少年体能成长社区……记者发现,现场看到的每件参赛作品,都展现出了对生活的深度思考。

据了解,今年参赛项目中,聚焦环保、健康、无障碍生活等社会议题的作品占据高比例,生动体现了新一代青少年对公共事务的敏锐关注与责任担当。

“我周末很喜欢去农场体验生活,在和农场的叔叔阿姨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存在拿钥匙不便、工具存放不便、浇水麻烦等问题。”12岁的邹宝琳来自广东东莞,她本次比赛带来了科创产品——智慧生态农场。她的智慧生态农场配备了先进的人脸及二维码标签识别大门、语音控制工具箱、智能巡逻机器人、自动浇水装置以及物联网监控等设备,这些设备的合理设置使得生态农场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和远程控制功能。

“我希望通过这个发明,让更多劳动者可以免除很多主线工作以外带来的不便。”邹宝琳表示,很激动能够带着参赛作品闯入总决赛,“比赛不仅让我有机会与全国各地的同龄人相互借鉴、同台竞技,还能认识世界各地的好朋友,我们在交谈中领悟到了很多改进优化的新思路。”

午休期间,一群来自苏州园区“凤凰队”的“小发明家”正在为登场做最后的准备。

“我们的这个手环戴上可以检测人的心率,白天的话,屏幕上机器人的眼睛是微笑的,但是天黑不见光的时候,机器人的表情就是闭眼状态。”蒋宇凡、冒汶汐、程俊翔十分热情兴奋地介绍着自己的健康检测手环。在他们的指引下,记者亲自戴上手环体验,几秒钟时间,便已得到检测结果。

另一边的屠嘉树和小伙伴也在争分夺秒练习如何介绍自己的青少年体能成长社区,谭楚铭也在最后调试着“健康监测手环”中手表的位置。凤凰队的指导老师张涵说道:“我们一共来了15支队伍,这次他们带来的作品都是从生活中来,从实践中开拓的,更是‘向善而生’‘以人为本’的,这也正是科创教育希望培养的核心能力,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用科学且人文的思维打量世界,用创新行动改变实际生活。”

交流学习 感受大赛的温度

紧张赛事的背后,一件件温情故事拼接成比赛的推动力,关于亲情、关于友谊、关于多方助力……

除了参赛的各位“小发明家”,记者发现,每个孩子身边都会跟随一两位老师、家长。偌大的学生家长休息区,家长们有拖着行李箱在上面休息的,有手持摄影设备随时记录孩子一举一动的,有抻着脖子眉头紧锁、神情紧张盯着大屏幕上比赛实时画面的。

“儿子和我一样,从小就对编程感兴趣。但我小时候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从来没想过发明创造。现在的孩子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最大程度展示自己的才华。”来自湖北的林先生告诉记者,这是第二次陪儿子来参加比赛了,“三年两次造访,想不熟悉都难,与初次比赛的忐忑不同,今年我和小林都多了几分从容。”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沈昕表示,本届赛事不仅是一次青少年科技发明的盛宴,更是一座促进中外青少年友好交流的桥梁。

展示现场,中外学子交流合作是此次活动的一大亮点。人声鼎沸处,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代表团以及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外交官子女,正与中国参赛选手交流科创作品和创新理念,并自行组队共同完成“中轴文明·未来之城”主题搭建。

“I’m the creator of this castle.(我是这个城堡的创造者)”。当纯白的“未来之城”在手中完工的那一刻,一名阿拉伯少年不禁大声欢呼了起来,随后,周围人纷纷为他鼓掌,中国孩子与他击掌。这一刻,一个眼神,一个拥抱,打破语言的障碍,构建起最纯粹的沟通桥梁。

大赛之外 保有探索世界的本心

作为本次活动嘉宾,阿拉伯国家联盟驻华代表处副主任穆罕默德.艾哈迈德·哈米德先生表示:“这次比赛的过程其实比结果更重要。通过发明,孩子们能够学会如何面对问题,如何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案,这些都是他们未来人生中的重要财富。”

“发明不仅仅是最终产品的展示,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过程中与世界互动的体验。所以我们在比赛中,必然要确保比赛的公正与公平,这样才能让孩子们享受这次郑州之行,呵护好他们在发明过程中清澈的初心。”作为本次比赛的赛事评委,张宗鹤十分看重比赛过程带来的价值。

在比赛有序进行时,另一个文化舞台也在呈现着别样的精彩。本次大赛中设置了非遗美食展演环节,阿五黄河大鲤鱼、二合馆等名店的非遗传承人和技艺大师带来了各自的厨艺绝活,为大赛助阵。他们将传统烹饪技艺与艺术表演完美融合,成为赛事中一道亮眼的“非遗风景”。

此次非遗美食的精彩亮相为全球科技创新赛事注入了人文关怀和文化魅力,展现了中原文化厚重包容的特点。科技与人文交织,这场发明的盛会也因此多了色彩。

2025-07-30,11549| 2025-07-29,11541| 2025-07-28,11533| 2025-07-27,11529| 2025-07-26,11525| 2025-07-25,11517| 2025-07-24,11509|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2025-07-19,11477| 2025-07-18,11470| 2025-07-17,11462| 2025-07-16,11454| 2025-07-15,11446| 2025-07-14,11438| 2025-07-13,11434| 2025-07-12,11430| 2025-07-11,11422| 2025-07-10,11414| 2025-07-09,11406| 2025-07-08,11398| 2025-07-07,11390| 2025-07-06,11386| 2025-07-05,11378| 2025-07-04,11370| 2025-07-03,11362| 2025-07-02,11354| 2025-07-01,1134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