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研人员在做项目测试 |
本报记者 李娜 魏滢 文 马健 图
当清明上河园的游客戴上AR眼镜,千年前汴京的市井繁华瞬间在虚实交融中生动再现;当阜民里的新春灯会融入虚拟花灯,传统年味在科技互动中焕发新彩——这些令人惊叹的场景,正是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混合现实技术落地的生动写照。
2023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北京理工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三方携手共建北理工郑州研究院,聚焦医工融合、智能科技、信息电子、新兴功能材料四大前沿领域。
北理工郑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柏利这样定位研究院的使命:“北理工郑州研究院是北理工校地合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理工全面服务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
国粹在数字世界“重生”
走进研究院的科技展厅与创新实验室,科技与文化的碰撞令人啧啧称奇。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技术工程创新团队的超写实数字人技术,让梅兰芳大师“复现”舞台,不仅让国粹艺术在数字世界“重生”,更在文化旅游、红色党建、数字展示、大视频行业等领域开辟新径。在混合现实技术构建的虚实交融世界,记者足不出户就重走了长征路,在故事场景中体验雪山的严寒和草地的泥泞,沉浸式踏过先辈们走过的漫道雄关,让伟大的长征精神看得见摸得着。
“选择郑州,是因为这里拥有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和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生态。”混合现实与新型显示技术工程创新团队负责人翁冬冬手指轻触,基于大模型交互的全息数字人向我们微笑挥手,“政府从中原科技城的政策对接到龙子湖片区的研发空间保障,让我们从实验室走向了专精特新。”
如果说数字技术激活了传统文化,那么在关乎生命健康的医疗领域,研究院的突破则更具颠覆性。杨健教授团队的“光磁导航”项目,成功实现了手术机器人核心部件的光学与电磁定位国产化,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在研究院孵化的学科性公司——艾瑞迈迪科技(河南)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这些“郑州智造”的核心部件正被装配成高精度导航系统。“手术精度达亚毫米级,让复杂神经外科手术更安全可靠。”北京理工大学郑州研究院科技委委员、常务副秘书长周勇介绍道。自共建以来,研究院已与河南省多家医院开展内窥镜临床推广应用。
成立仅1年多时间,研究院已成功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信部重点实验室,生动诠释了“边建设、边科研、边聚人才、边出成果”的发展路径。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