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言
连日来,为让大家深刻了解郑州周边水域潜藏的危险,郑州日报联合消防、水域管理部门及民间救援组织推出“探访危险水域”系列报道,对溺水事故高发水域进行探险,为青少年的生命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呼吁家长、学生、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撑起暑期的“安全伞”。
眼下正值暑期,青少年亲水活动增多,游泳戏水、游山玩水,是暑期之乐。但同时,暑期溺水事故多发,令人痛心,防溺水工作须臾不可松懈。
水下世界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危险,这也是暑期溺亡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看似平静的水面,实则危险重重,水下可能隐藏着暗流、漩涡和复杂的水底环境。即使是擅长游泳的人,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意外往往发生在不经意间。
郑州市区有“九河一渠”的亲水资源。湖泊有西流湖、龙湖、龙子湖、天健湖、象湖、蝶湖等;水库有尖岗水库和常庄水库等,此外还有北边的黄河以及南边的南水北调运河……湖边、河滩、亲水步道等都是市民们常去的天然浴场和亲水乘凉处,但是因为进入汛期,河水湖水水位上涨,水流湍急,稍有不慎,容易发生溺水意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今年至今,水域管理部门及民间救援组织已经救起多名遇险人员。强化“防溺水”工作时刻不能松懈,决不可掉以轻心。
应急管理部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占比高达56%。2025年入夏以来,郑州已通报多起溺水事故。这些悲剧背后,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更令人痛心的是,多数事故存在共同诱因:无人看护、下水野泳、盲目施救等等。惨痛案例敲响警钟:防溺水,不仅是家庭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共同织密安全网。
守护生命,家庭是第一道防线。家长需做到教育孩子牢记“六不两会”: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不在无家长陪同下游泳等;发现险情会提醒、会报警求助,通过案例警示让孩子明白“野泳=玩命”。同时,鼓励孩子在正规游泳场馆学习正规游泳技能,掌握仰漂、水母漂等自救方法,教会孩子用“叫叫伸抛”法救援:大声呼救→拨打110→用竹竿、绳索等延伸物施救。选择正规泳池,拒绝河道、水库等“天然陷阱”,是每个家庭必须坚守的安全底线。
社会共治同样不可或缺。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应急演练普及防溺水知识,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社区在危险水域设置“四个一”设施(警示牌、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组建义务巡逻队等;公众发现孩子在危险水域玩耍,立即劝阻并联系家长,遇到溺水事件切勿盲目下水,第一时间报警。每个人都是“安全哨兵”,唯有群防群治,才能织密防护网。
暑期安全,防溺水是绕不开的命题。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肆意奔跑,而非在碧波中留下永久的遗憾。这个夏天,让我们共同筑牢防溺水的“铜墙铁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