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文体新闻 PDF版阅读

京豫童舞传情谊 小荷风采绽新姿 ——北京市少年宫舞蹈团郑州展演交流侧记

舞蹈作品《爱,在北京》

第十三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正在郑州精彩上演。北京市少年宫舞蹈团携原创作品《爱,在北京》惊艳亮相,以灵动舞姿架起京豫两地青少年文化交流的彩虹桥。

《爱,在北京》以老北京胡同为背景,通过踢毽子、滚铁环等生活化场景,将北京孩子纯真烂漫的成长印记娓娓道来。疾驰的单车穿梭于“红墙绿瓦”间,翻飞的彩绸映照着琉璃瓦上的晨光——少年们用充满张力的肢体语言,倾诉对家乡的炽热情感。

该团编导王潇老师表示:“孩子们不是在表演,而是在重现他们阳光下奔跑的足迹。我们想告诉全国观众,北京孩子的童年既有传统滋养,更充满时代活力。”

作为首都少儿艺术教育的“金名片”,北京市少年宫舞蹈团历经七十载艺术积淀,始终坚持“以舞化人”理念。团队曾多次参加“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开学第一课》等重大活动,屡获国内外奖项。此次赴郑的40余名小演员平均年龄仅10岁,却在训练中展现出专业素养。“每个动作都经过千锤百炼,”负责团队教学的牛雪老师介绍,“我们更注重引导孩子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根脉。”

演出结束后,京豫两地少年宫学员开展深度艺术交流。北京小舞者带领郑州伙伴体验《爱,在北京》标志性舞段,郑州学员则表演了蕴含黄河文化的传统民间舞。“原来北京小朋友也喜欢跳皮筋!”郑州学员王同学兴奋地说。郑州市少年宫老师认为:“舞蹈是超越方言的对话,当孩子们踩着相同节拍起舞时,心灵早已共鸣。”

“小荷风采”不仅是艺术展台,更是文化融合的苗圃。当北京胡同的晨光与黄河的波涛在舞蹈中相遇,两地少年用足尖书写着新时代的文化答卷。双方都期待持续深化合作,让少年儿童成为传播地域文化的“小使者”,让文化交融的种子在少年心中持续生长。这不仅是艺术的对话,更是文化血脉的相连,为“何以中国”的命题增添了一抹亮色。

本报记者 苏瑜 文/图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