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冲刺三季度

实现全年胜

北龙湖岸边中原科技城一家高科技企业总部基地 本报记者 马健 摄

本报记者 刘盼盼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中铁装备以自主创新突破盾构机主轴承等“卡脖子”技术,蝉联全球销量冠军;宇通前瞻布局氢燃料商用车和智能驾驶赛道,以“智慧交通”领跑新质生产力……

6月26日,宇通再次迎来高光时刻,宇通出口中亚市场的第10000台车辆在宇通新能源厂区正式下线。截至目前,宇通新能源商用车累计推广超23万辆,产品批量远销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制造、郑州力量。

行走在奋斗不息的征程上,郑州科技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止,始终将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引擎。

聚力培育高能级创新平台

2025年郑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强化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坚定走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打造创新平台矩阵。

创新平台因何如此重要?

回顾今年科技热点,“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斩获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季军,而“6·18”期间,这个“科技网红”在京东商城被下单的瞬间,完成了从郑州实验室到全球市场的跨越。

这一标志性事件背后,是郑州以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支点,撬动区域创新生态质变的生动实践。

科技创新平台是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载体和加速器。高台起势,则推动更多科创要素加速集聚。

数据显示,中原科技城已布局建设科学装置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35个、省实验室和产业技术研究院11家,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4家,培育科技型企业1339家、高新技术企业661家、科创企业26200家,河南乃至郑州的科技创新策源地作用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郑州的利好政策也向建设创新平台倾斜。今年3月,郑州启动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奖补申报,最高可达1000万元,推动建设一流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融入国家科技战略力量体系。

中原量子谷一期投用,省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中心揭牌,中原之光超短超强激光平台主体完工。重组新建全国重点实验室7家,新增省实验室6家、总数18家,99家省重点实验室实现重组,研发平台达到5890家。累计签约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8家,龙头企业产业研究院达到17家……创新动能起势跃升,科技创新已成为郑州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最强音。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从实验室到生产链,科技成果转化是人才“心血”走向市场,创造价值,是释放人才活力、推动创新发展的关键环节。

如何能够使得科技成果精准对接产业前沿需求?科学技术怎样才能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是项目落地、研究成果变产品的“催化剂”。(下转二版)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2025-08-10,11625| 2025-08-09,11621| 2025-08-08,11613| 2025-08-07,11605| 2025-08-06,11597| 2025-08-05,11589| 2025-08-04,11581| 2025-08-03,11577| 2025-08-02,11573| 2025-08-01,11565| 2025-07-31,11557| 2025-07-30,11549| 2025-07-29,11541| 2025-07-28,11533| 2025-07-27,11529| 2025-07-26,11525| 2025-07-25,11517| 2025-07-24,11509|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