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PDF版阅读

锚定科技创新

郑州“加速奔跑”

(上接一版)截至目前,郑州市已引进8家一流大学、8家科研机构建设郑州研究院,已聚集科研人员1300余人,培养研究生2200余人,先后承担、参与国家级项目50余项,取得各类知识产权900余件,累计服务企业1600余家(次),引进孵化企业约80家。

“今天就是先来探探路,只靠传统产业也不行,公司也要升级改造延伸产业链。”今年5月份,市科技局组织的“科创郑州·共创未来”系列活动,以民营企业进院所形式链接起科研和市场,助推科技成果转化。汇源电气有限公司的刘兴华首次走进哈工大郑州研究院,他希望通过这次搭建的院企合作高效对接平台,为企业转型升级找到新动力。

近年来,中原科技城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这条路上持续发力。截至目前,中原科技城已获批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重大平台,集聚各类成果转化孵化服务机构(平台)69家,近两年技术合同成交额高达223.38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步入“快车道”。

中原科技城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体系,构建科技成果转化链,建立科技成果联合挖掘机制,带动科技成果“走出来”。今年以来,省科学院、哈工大郑州研究院、北理工郑州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梳理科技成果140余项,其中27项科技成果已完成转化,21项成果正在进行转化。

“我们将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深化‘一院一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活动,充分发挥一流大学(科研机构)郑州研究院的科研优势,支持研究院与民营企业共建联合创新中心,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在郑转化落地,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郑州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加快集聚一流人才

人才是第一资源,更是创新的源泉。

带着对人才的渴望与尊重,郑州以“郑聚英才计划”为牵引,瞄准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培育新质生产力需求,在引、育、用、留人才上发力,全力打造让人才向往、融入、扎根的“一方沃土”。

2025年郑州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上,郑州发布新版产业骨干人才需求指导目录,涵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20个重点产业的527个急需紧缺岗位,为产业发展指明人才引育方向。

近年来,郑州市积极落实人才引进政策,通过“一事一议”引进顶尖人才、加快集聚一流领军人才、大力吸引储备青年人才等举措,招引院士等顶尖人才15人,总数达96人,累计引育高层次人才1566人,3年累计来郑留郑大学生等青年人才超72万人。

为让人才在郑安身安心、安居乐业,郑州坚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提供住房、教育、医疗等全周期全方位服务。办好人才服务“暖心事”,实现33个人才事项“不见面、网上办”;实施人才安居“好工程”,高标准筹建人才公寓网上最快60秒审批,目前已配租20批5.9万套(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郑州市实行高层次人才认定“常态化+承诺制+容缺办”,鼓励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引育创新创业团队50个,支持优秀青年人才项目60个以上,争创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

未来,随着一流大学郑州研究院建设推进,在推动省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同时,将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加盟,也让郑州日益成为各类人才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如今,郑州这座城市步履不停、持续发力,正以开放包容的政策广纳贤才,以活力迸发的发展平台承载创新,以一流创新生态厚植沃土,加速推进国家中心城市与人才高地建设进程。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2025-08-10,11625| 2025-08-09,11621| 2025-08-08,11613| 2025-08-07,11605| 2025-08-06,11597| 2025-08-05,11589| 2025-08-04,11581| 2025-08-03,11577| 2025-08-02,11573| 2025-08-01,11565| 2025-07-31,11557| 2025-07-30,11549| 2025-07-29,11541| 2025-07-28,11533| 2025-07-27,11529| 2025-07-26,11525| 2025-07-25,11517| 2025-07-24,11509|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