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中小学课后服务“更新”

本报讯(记者 王红 张勤)中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部署的一项校园民生工程。为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形式和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市教育、科技、文旅、体育等8部门联合出台新政,探索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今年首批试点先行,2026年春季开学全市有序落地。

《方案》明确规定:新政坚持公益属性、自愿申报、公开公正、动态管理的原则,充分挖掘校外优质培训课程,遴选一批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类等非学科机构参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非学科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自主选择、自愿参加的原则,学校和机构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严禁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及课后服务活动。

《方案》明确,新政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其中,2025年7月~2026年1月试点先行。按照市内建成区、市开发区和县(市)三个层面,确定惠济区、经开区和新密市为非学科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试点区,其他非试点区县(市)选择区域内至少5所试点校,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方法步骤、日常管理、评估退出、安全防范和资金管理等。

2026年2月底,市教育局将适时召开试点经验推进会,总结3个试点区工作开展情况,在全市范围内推广试点经验,部署非学科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2026年春季开学后,全市范围内有需求的学校有序落地非学科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

2026年10月以后,各开发区、各区县(市)要建立非学科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学校引进的机构是有资质、信誉好、质量高的非学科机构;要形成引入机构名单、服务项目及引进费用标准,加强日常监管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要健全第三方监管机制,通过家校共同监督的方式强化引入机构开展服务过程中的自律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挂钩退出机制。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2025-08-10,11625| 2025-08-09,11621| 2025-08-08,11613| 2025-08-07,11605| 2025-08-06,11597| 2025-08-05,11589| 2025-08-04,11581| 2025-08-03,11577| 2025-08-02,11573| 2025-08-01,11565| 2025-07-31,11557| 2025-07-30,11549| 2025-07-29,11541| 2025-07-28,11533| 2025-07-27,11529| 2025-07-26,11525| 2025-07-25,11517| 2025-07-24,11509| 2025-07-23,11501| 2025-07-22,11493| 2025-07-21,11485| 2025-07-20,11481|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