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董艳竹)城市污水管网改造跑出“加速度”,工业园区戴上治污“紧箍咒”,农村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市政府办公室近日印发《郑州市“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为黄河郑州段水质提升与生态保护绘制清晰路线图。
《方案》明确,我市将通过强化水环境治理、提升水资源保障、推进水生态修复等举措,确保黄河干流花园口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支流水质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提升,现代化水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增强。
在水环境综合治理方面,郑州打出“组合拳”。城市污水管网改造提速,到2025年年底,基本消除有关县(市)建成区生活污水直排口和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到2027年年底,完成《郑州市污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通过实施污水污泥处理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工程,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承载能力;雨污水管网新建不少于10公里、改造约10公里。郑州市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保持在90%以上。
实施工业污染防治工程,加快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以巩义市工业园区为重点,推进污水处理厂深度治理及配套管网建设,实施初期雨水控制工程。开展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污水资源化利用、污水监测监管能力提升和“污水零直排区”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化工废水“一企一管”或“多厂专管、明管输送”。到2025年年底,工业园区配套污水管网质量和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明显提升。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