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PDF版阅读

河南扛稳农业“粮袋子” 挺起工业“新脊梁” ●郑州盾构、新能源客车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郑州航空港区成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郑州成为内陆地区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城市之一●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设立5年进出口额年均增长35.3%

新华社记者 王丁 宋晓东 李鹏 孙清清

初夏的中原大地,金色麦浪滚滚。一年一黄的麦田,是丰收的讯息,也是河南的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手握粮食生产这张王牌,肩扛“粮仓”重责,粮食总产量连续四年超过1300亿斤;挺起工业“脊梁”,全省生产总值连续迈上3万亿元、4万亿元、5万亿元台阶。

如今,一个以农业为底色,新貌新颜的河南形象夺目而出。在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大国家战略交汇期,河南装备制造、食品制造正在跃向万亿级产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带来新活力,产业结构实现历史性转变。

河南,正从曾经贫困落后的省份成为农业大省、全国重要经济增长板块、内陆开放重要地区。

扛稳“粮袋子” 让国人饭碗装上更多优质河南粮

豫南麦收“开镰”,河南8500多万亩小麦进入收获期,隆隆的收割机一路北上,丰收的喜悦洒满中原大地。

“我流转种植的2100亩小麦籽粒饱满,十天前进行了预测产,每亩预计比去年增产40多斤,丰收不是问题。”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种粮大户邱守先说,打赢粮食“丰收仗”全靠“聪明田”。

邱守先的麦田位于河南商水县打造的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内。这里不仅有一流的农田、水利、路网设施,还配有病虫害监测点、田间气象站、土壤墒情监测站、物联网监控系统等“硬核装备”,只需一部手机,种粮人即便远在千里之外,都能看苗情、浇水、喷药,实现了“云种地”。

为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河南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910万亩。在广袤的中原大地,现代农田水利设施和农业“黑科技”、互联网大数据相碰撞,让黄土地变成“聪明田”,也让中国人的饭碗装上了更多优质河南粮。 (下转二版)

2025-11-19,12391| 2025-11-18,12383| 2025-11-17,12375| 2025-11-16,12371| 2025-11-15,12363| 2025-11-14,12355| 2025-11-13,12343| 2025-11-12,12335| 2025-11-11,12327| 2025-11-10,12319| 2025-11-09,12315| 2025-11-08,12308| 2025-11-07,12300| 2025-11-06,12288| 2025-11-05,12280|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