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记者 苏瑜 文 马健 徐宗福 图
当商代铜铙的古老韵律与现代声乐的华美唱腔在郑州的夏夜交融,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就在8月12日正式拉开了帷幕。作为2025年中国(郑州)黄河文化月的重要活动之一,“唱响黄河”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二届全国声乐展演在这座承载着深厚音乐文脉的城市,为66名全国声乐精英搭建起艺术与文化共鸣的舞台(如图)。
古乐与新声时空和鸣
郑州博物馆馆藏的夏代陶铃、春秋编钟等文物,无声诉说着这座城市作为华夏音乐发源地之一的辉煌过往。而今,来自中国音协32个团体会员选送的66名优秀声乐选手齐聚绿城,在为期两天的展演中以歌为媒,共绘黄河文化时代新篇。
本次展演分为民族、美声两个组别。在首日进行的第一轮展演中,33名民族组选手与33名美声组选手依次登台,以《黄河颂》《思恋黄河》《我出生在黄河岸边》等经典及原创作品,深情诠释黄河文化的深厚底蕴。
记者在郑州大剧院音乐厅看到,民族组展演舞台上,地域特色与黄河主题交织碰撞。随着内蒙古选手潘霞以一曲明亮宽广、节奏鲜明的《我的江汉大平原》揭开民族组展演的序幕。贵州选手王浪以《江南四月车水忙》的欢快节奏,让江南水乡的农耕图景在黄河之滨绽放,河南选手刘智豪的一曲《敕勒歌》将观众带入天苍苍野茫茫的蒙古高原。
(下转二版)
2025-11-04,12272|
2025-11-03,12264|
2025-11-02,12260|
2025-11-01,12256|
2025-10-31,12248|
2025-10-30,12236|
2025-10-29,12214|
2025-10-28,12206|
2025-10-27,12198|
2025-10-26,12194|
2025-10-25,12190|
2025-10-24,12182|
2025-10-23,12170|
2025-10-22,12162|
2025-10-21,12154|
2025-10-20,12146|
2025-10-19,12142|
2025-10-18,12138|
2025-10-17,12130|
2025-10-16,12118|
2025-10-15,12110|
2025-10-14,12102|
2025-10-13,12094|
2025-10-12,12090|
2025-10-11,12086|
2025-10-10,12078|
2025-10-09,12074|
2025-10-01,12070|
2025-09-30,12062|
2025-09-29,1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