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县区新闻 PDF版阅读

政协搭建“侨智+产业”桥梁 上街区新侨力量 助推低空经济腾飞

“海王一号”进行试航

本报讯(记者 武建玲 通讯员 孙畅 慕丹丹 任宗帅 文/图)在郑州国家通航示范区的测试基地,“海王一号”地效翼船掠波而起。这架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海上飞船”背后,是上街区政协侨界委员张丽柯带领团队从“国际经验”到“中国智造”的跨越——而这,正是上街区政协搭建‘侨智+产业’桥梁的生动缩影。

地效翼船是一种兼具海上航行和腾空掠波飞行功能的新型交通工具,以速度快、安全性高、经济性强的特点,在水上高速客货运、旅游观光、海上作业巡逻、救灾救援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2015年年底,怀揣机械与金融双硕士学位的张丽柯,毅然告别深耕多年的金融领域,带着留学积累的国际视野,投身地效翼船这一“冷门”赛道。“中国海事局早在2012年就牵头制定地效翼船国际行业标准,这片蓝海必须由中国企业领航。”他的判断,既源于专业积淀,更饱含赤子情怀。

如今,他带领团队研发的“海王一号”,不仅成为国内首款获国际船舶检验机构认可的地效翼船,并于2023年10月取得全国首张地效翼船开工许可证,填补了行业技术空白。

“65项专利,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与法国、新加坡等国达成战略合作……企业能快速成长,离不开政协搭建的‘直通车’。”张丽柯深有感触。作为上街区侨界重点企业,郑州海王实业从技术攻关到市场拓展,始终被纳入“侨智+产业”对接体系。

近年来,上街区政协通过建立侨界委员履职档案、举办创新创业座谈会、组织政策解读培训等举措,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落地。正是依托这样的平台,张丽柯创建的“侨智对接机制”,不仅让企业与法国、新加坡等国际机构达成合作,更带动了上街区通航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形成“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产业”的辐射效应。

“新侨人才是连接中外的纽带,更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上街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上街区政协推动下,张丽柯这样的侨界委员正发挥“双重身份”优势:既以企业创新助力产业发展,又通过政协平台将一线经验转化为政策建议,推动“行业实践”与“政策制定”良性互动。

如今,在上街区,“海王二号”的研发已进入冲刺阶段,更多侨界人才带来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项目正在落地,将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政协搭桥、侨智引航的创新生态,让“上街经验”成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鲜活注脚——以侨为桥,引智兴业。这条“侨智+产业”的创新路径,正成为上街区撬动新质生产力、领航高质量发展空天的新引擎。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2025-08-12,11637| 2025-08-11,11629| 2025-08-10,11625| 2025-08-09,11621| 2025-08-08,11613|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