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员到俺家,困难问题他记下,琐事矛盾解疙瘩,雷暴天气早防范,安全用电说不断,红事新办低彩礼,白事简办新风气,民事无忧我来办,移风易俗减负担!”说起党建引领网格化高效能治理,中牟新区万滩镇七里店村的马大爷扇子一摇,随着一首通俗质朴的打油诗娓娓道来……
“过去,家风家训依靠口口相传、长辈言传身教,没有形成实体化的留存,后来村里发起了‘百条家训进百家’活动,村里的老党员、老干部带头示范,网格员入户根据各家情况帮助我们召开家庭会议进行总结,青年志愿者帮忙书写,现在我们家家户户都把家训挂在了墙上,既看得见又记得牢。”七里店村民说道。
“以后咱自己村嫁闺女,咱不主导要彩礼,多少随心意,倡导“低彩礼”“零彩礼”,抵制高额彩礼、奢华婚礼。红白喜事提倡文明节约新风气。”七里店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同时作为网格的“移风易俗宣教员”,走街串巷向群众宣传《新事简办13条》。
“红事新办、白事简办、余事不办,不攀比浪费、不讨人情撑面子,实实在在是为咱农民减了人情负担和经济负债。”支部书记安永亮感慨道。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乡风清。万滩镇七里店村紧扣“破陈规、树新风、育文明”目标,以“家风家训”为抓手,大力推行移风易俗,实现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好。
村里设立了“网格服务站”,网格员每天轮流坐班,村民有矛盾调解、政策咨询、事务代办等需求,随时能找到人。网格员还会定期入户走访,收集村民的“急难愁盼”事,建立台账逐一解决,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服务不缺位、矛盾不上交”。
“以前咱村养鱼,全凭‘老经验’,鱼生病了不知道咋治,市场价格下跌了更是干着急。”村党支部书记安永亮站在田埂上回忆,过去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和市场对接,养殖户们常常陷入“养得好却未必卖得好”的困境。
面对这一困境,安永亮带领村“两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将全村划分为2个产业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技术顾问+销售先锋+信息尖兵”,构建起“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四方联动机制,通过网格化管理、技术、市场、资源实现精准对接。
除了养殖渔业外,七里店村还统筹资金、整合资源,建设草莓大棚上百亩,作为另一大农业体验特色。每年草莓成熟时节,各地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同时,七里店村将渔业、草莓种植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出垂钓、美食节等活动。
网格虽小,却装着民生百态;服务虽细,却连着民心向背。万滩镇七里店村以党建为引领,将网格化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家风培育、便民服务、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让“宣导员”“办事员”“农技员”走进群众生活、融入田间地头,不仅拂去了陈规陋习的尘埃,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更蹚出了一条助农共富的新路子,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写下了温暖而有力的注脚。
本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贾晓蕾 赵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