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帅)50项关键技术突破,50家生态龙头崛起,100个场景示范引领……河南正以一串串硬核数字目标,掀起一场事关“未来”的产业革命。8月21日,记者从省政府办公厅获悉,我省印发《河南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瞻布局未来产业行动计划》,为河南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画出了精准路线图。
到2027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
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此次印发的《行动计划》,首先明确了量质并举的发展目标。
把牢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个核心变量,加快使未来产业成为发展高地。《行动计划》指出,到2027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27%,未来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形成未来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梯次接续发展格局。
同时,布局50个左右省级以上研发创新平台,突破50项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培育50家左右具有产业生态主导力的龙头企业,打造100个典型应用场景,建设8个左右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提升新能源产能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行动计划》提出,我省将坚持融合发展、集群发展,突出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新材料、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能级和竞争力。其中,到2027年,力争新能源整车年产量达到150万辆。
在加快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重点方向,聚焦国家意志强、渗透领域广、锁定效应强的赛道,前瞻布局人工智能、氢能与新型储能、生物制造、量子科技、新一代信息网络、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积极布局先进核能、类脑智能、空天信息等前沿领域产业。
七大行动确保蓝图实现
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就是要有具体路径来确保目标实现。《行动计划》提出了七大重点行动,构建全方位的支撑体系。
实施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常态化开展省重大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组织实施一批省级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加强原创性技术突破和应用基础研究。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验证平台。探索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自主创新产品研制和迭代、应用场景拓展等任务落实。
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打造一批具有产业链带动和市场引领作用的生态主导型企业。针对性培育一批高成长性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前沿技术布局,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投资力度。
实施人工智能赋能行动。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人工智能产业资源汇聚和自主生态发展平台。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行动。加快人工智能与合成生物、药物和新材料研发等融合,重构研发设计范式,重塑生产制造模式。
实施场景示范引领行动。围绕新材料、生物制造、量子科技、未来能源等重点领域,发挥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工程牵引作用,引导国有企业、科技型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谋划一批高价值重大场景项目,推动前沿技术创新、应用和突破。围绕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低空经济等领域,建设并开放一批综合性和行业类融合场景。
实施产业链群提升行动。加强重点产业链建设,完善产业链图谱。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布局,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实施载体空间提升行动。优化中原科技城、中原医学科学城建设。依托开发区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化、专业化产业园区。持续推进“智慧岛”建设,构建“空间+孵化+基金+服务+生态”全链条服务体系,吸引一批“硬科技”初创企业落地。
实施要素汇聚支撑行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建立创业投资与重大项目对接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提高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水平。建立重大项目清单,滚动实施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