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郭涛 通讯员 李绍光 王钰)如何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服务群众更高效?新密市城关镇围绕“五基四化”建设要求,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用“小网格”托起“大服务”,成功构建起一张横到边、竖到底的民心守护网,探索出一条多元融合、高效协同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强健网格筋骨。城关镇党委将党组织力量嵌入网格治理全流程,115个网格党支部成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前沿堡垒”。通过“党员连心网格”建设,吸纳优秀党员、积极分子充实调解队伍;开展“红桥联心”“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推动党员“挂牌”亮身份、“二维码评议”领责任、联户包片区,形成“支部牵头、党员带头、多方参与”的调解格局。同时,推动镇、村、组干部与“五员一律”力量下沉网格,435名网格员全年活跃率保持90%以上,联合公安、司法等下沉力量。经过不断建设,构筑起横到边、竖到沿的坚强网格,形成一道坚固全面的护民网,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村组院落,随时都有矛盾排查网,确保纠纷早发现、早介入,让村民众多问题及时得到处理,达到防患于未然。
平台赋能提速。依托网格化治理平台,创新“智能派单+分级处置”机制,让矛盾化解“不拖延”。群众通过“郑好拍”“在新密”等渠道上报事件占比达56%,实现“指尖诉求”即时响应;一般纠纷由网格员快速调处,复杂纠纷由镇主要领导签发交办,班子成员牵头研判、部门联动化解,形成“小事网格办、大事协同解”的高效闭环。平台累计发布矛盾纠纷排查任务100余条,督促网格员限时办结并上传处置结果,确保事事有回音。如今,“小网格”不仅成为全镇矛盾纠纷的“减压阀”,更架起民心相通的“连心桥”。今年以来化解纠纷300多起,破解发展难题60多个,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多元融合发力。以“一网统管”为纽带,融合自治、法治、德治力量,构建立体化解体系。网格协商促自治,通过“三事分办”原则细化议事流程,依托网格议事室、微信矩阵打造“指尖议事厅”,让群众在协商中化解宅基地、邻里纠纷等“家常事”,修订村规民约16条为自治调解提供依据。“警网融合”强法治,组建“警员+网格”巡逻队,开展普法宣传232次,结合“网格+警格”联动机制,吸纳“五老”、乡贤等力量参与,累计化解纠纷226起,构建风险防控“小闭环”。文明引领润德治,选树“星级文明户”等典型110余户,以榜样力量涵养文明乡风,从源头减少纠纷滋生土壤。持续表彰先进个人,两年来全镇涌现出道德模范500多人,评选出好公婆400多个,表彰好媳妇300多个。
城关镇以网格化为支点,不仅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紧抓精神文明建设不放松,以优秀的品质引导人,从而村村都营造出积极、向善、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从而撬动了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