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魏滢)“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段时间,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进入仲秋时节。民间常说“白露身不露”,是真的有道理吗?记者走访多位专家,为大家带来一份仲秋养生指南。
衣·穿搭不可贪凉:白露之后,早晚凉意明显,民间素有“白露身不露”的说法,提醒人们此时不能再像夏天一样赤膊贪凉。安全健康教育网河南工作站讲师李凯指出:“白露后呈现热凉交替、昼夜温差增大的特点,寒邪易入体。老人、儿童及体质偏弱者应及时增添衣物,特别注意腹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免受凉引发感冒、腹泻或关节痛。”
“寒从脚下起”,李凯建议,白露过后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尽量不再穿凉鞋等裸露脚部的鞋子。但“保暖”不等于“过度穿衣”,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童文新建议:“此时穿衣可采取‘分层穿搭’,内搭透气吸汗的薄长袖,中层穿保暖的针织衫或卫衣,外层选择防风外套,根据温度调整层数。”
食·注意养肺润燥:白露之后,气候由湿转燥。河南省中医药主任医师吕沛宛建议,白露饮食应以“甘淡滋润、易消化”为主,适当增加梨、百合、银耳、山药、杏仁、鸭肉、芝麻等滋阴润燥的食材。另外,还应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
提到广为流传的“贴秋膘”“补气血”,专家也呼吁要克制。郑州市中心医院健康管理服务中心提醒市民,秋季进补需要循序渐进,先调理脾胃再补虚,大补特补可能会适得其反。
行·锻炼应动静结合:秋高气爽,秋天是一年中难得锻炼身体的好季节。李凯提醒,仲秋选择运动项目因人而异。老年人可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以进行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之类的运动。建议市民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以配合一些“静功”,如深呼吸、闭目养神,做到动静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