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PDF版阅读

教师节,致敬最美的您—
以光点亮光 用爱守护爱

本报记者 张 勤 周 娟 李 杨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第41个教师节如期而至,今年的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近日,记者走进我市部分学校,挖掘一线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先进典型,讲述他们的育人故事、感人瞬间。义无反顾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他们追寻的,是文明传承中那束不灭的薪火,是民族延续中那份厚重的托付,是时代变迁中那种不变的崇高。

把数学“唱”成歌

喜欢唱歌,喜欢写诗,这样的数学老师,哪个学生不喜欢呢?郑东新区文苑学校教育集团的教师王永启,就是这样一位爱唱歌的数学老师,用数学知识写诗词、爱写作的数学老师。更让同学们难忘的是,王永启会为学生写歌、写诗,成为引领学生前进道路上的一束光。

“菱形一图证明秀,化归消心愁——《醉花阴·菱形》”

“线随K值走,图在心中留,三一二四不回头——《醉相思·正比例函数》”

这样记忆数学知识,是不是又快又牢?在王永启的数学课堂上,经常掌声、笑声、歌声不绝于耳。

为了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驱力,改变传统意识里大家对数学枯燥无味的观念,他把课堂设在室外,让学生在操场设计概率游戏,在活动中体悟、感受并应用概率知识;他把课本的坐标系放大设置在室外广场,让学生置身于坐标系中,用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坐标”的本质,在互动中设计和变换图形,让知识变“现”不再刻板;他把数学知识填成词,写成歌。

爱学生是为师者的一项本能,不同的老师表达爱的方式各有不同,或慈爱或严厉,或一次击掌、一个拥抱,又或是一颗糖果、一个微笑。而王永启则是用他喜爱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爱学生的点点滴滴。

学生进步了,他用诗词为同学们写颁奖词,开心着同学们的开心;学生迷茫了,他把担心和方法写成信,用真诚陪他们一起面对;他梳理同学们的表现,用歌词的形式呈现,每人的都是私人定制……一封信、一首诗、一支歌、一段颁奖词、一个拥抱、一次击掌、一次共进的午餐……都是他育人的智慧、暖心的语言。

他常说“学生视角”思考教学是他创新的灵感源泉,而他为学生写下的文字更是他走近学生的见证。从第一本合著到如今两本专著《让心灵在文字里相遇》《留在文苑的回忆》,字里行间流露着他对教育的执着,而他更像是一道光为懵懂的少年引航。

《一首诗词做寄语》《四颗冬枣》《给孩子一个拥抱》《疫朝疫夕,陪出心语》《就这样执着》《一碗热干面》……每一篇都是送给孩子的精神食粮,每一段都是给孩子的私人定制。而最终,所有带着真情与温度的文字,慢慢地都转化成了他们师生的信念与行动——积极、阳光、感恩、善良,一心向上向善传递爱的正能量!

教育从“根”生发

在二七区汝河路小学,有这样一位教师:她将教育比作养花,认为唯有滋养根本,方能枝繁叶茂。从教25年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李莹,以“养根”为教育理念,在实践中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关注心灵成长,激发内驱力,让每个生命在自主发展中绽放光彩。

面对物质富足的时代,李莹敏锐地指出,许多教育行为陷入“催花催叶”的误区,过度追求成绩与才艺的外显,却忽视了孩子精神的觉醒。她提出:“教育之根在于内驱力。”通过小组活动、经典阅读、个性关怀三大路径,她为学生构建了滋养心灵的成长生态。在课后延时活动中,学生自发组织折纸、舞蹈、漫画课程,成为“小导师”;二十四节气宣讲团、写作小组让传统文化与创作热情交融;而针对“不被看到的孩子”,她量身定制成长方案,如让调皮但字迹优美的孩子担任“作业发布官”,让沉默寡言但爱画画的孩子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让每个孩子闪闪发光。‌

“我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而阅读,则能够滋养神奇的种子,唤醒蕴藏在种子中的美好。”李莹深信阅读滋养心灵,当她发现不少孩子都困在“读了很多书,依然写不好作文”的难题中,她便带领孩子们坚持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她创新设计“名家经典阅读周”,带领学生深度品读冯骥才、丰子恺等作家的作品,仿写名篇、发表佳作;古诗词教学则融入四季与生活,秋日赏桂吟诗,春日品读“杏花雨”“杨柳风”,让文学之美自然流淌。这种浸润式学习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言素养,更在文化传承中厚植家国情怀。‌

“把班级还给学生”是李莹的教育信条。每学期的岗位竞聘会上,学生自主设计岗位说明书,承担班级事务,实现“个体与集体的水乳交融”。她认为,教师的角色是“成全者”——搭建舞台,退居幕后,让学生在试错中锻炼自律与担当。这种自主管理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也彰显了教育家精神中“信任与放手”的智慧。

李莹的教育实践,如同一场静待花开的守望。她以“养根”为始,以“内生”为终,用25年的坚守证明:教育的真谛不在于外在的繁盛,而在于唤醒每一粒种子内在的力量。这份对教育本质的执着探索与实践,为新时代教育家精神标注鲜活的注脚。

点亮求知之光

“从教三十七年,我始终坚信,教育不是雕刻完美塑像,而是点燃火种,让每个灵魂找到自己的光。”作为惠济区东风路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奠基者之一,王明甫见证了学校教育信息化从萌芽到蓬勃。他是学校信息技术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者,是打造学校机器人教育亮眼名片的党员先锋,也是同事们争相学习的模范教师。

谁能想到,这位带领并辅导众多学生在人工智能比赛中取得累累硕果的信息科技老师,原本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是信息科技学科的“门外汉”。

“从教之初,我担任的是语文教师。2001年,学校建立了计算机机房。由于当时学校没计算机专业老师,就把爱学习、爱钻研的我,临时安排为信息科技老师。”当时,王明甫对信息科技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为教好这门课,他攒钱买电脑、技术光盘,反复看、反复学、反复练习。

从几乎是“一张白纸”,到无论是计算机硬件维修,还是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无论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还是图像编辑、视频编辑、声音编辑;无论是教学课件的制作,还是网站的建设,样样在行,乃至成为专业计算机教师都常来请教的教学专家,他前行的脚步从不停歇。

2010年,了解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在对机器人技术几乎是一窍不通的情况下,他毅然开始了机器人教学研究工作。“起初,程序代码对我来说简直是‘天书’。那段时间,我生活中只有机器人,上完课,就来到机器人活动室,有时干脆睡在机器人活动室。”历时一个多月,当机器人真的动起来,并按照他的程序指令完成第一个场地任务时,他激动得流下眼泪。

“干教育是良心活,要充满热情和爱心,要时刻牢记教师使命感,不懈奋斗,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谈及教师职业,王明甫感悟颇多。每天5:30起床,学习一个多小时,晚上临睡前学习1~2个小时,已成了他多年来的习惯。

“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悉心培育孩子们的信息素养,让知识的种子在他们心田生根发芽。”他曾带领孩子们从零开始探索机器人世界,6次夺得河南省冠军,走向全国赛场。王明甫说,最让他骄傲的,从来不是奖杯或技术,而是看到学生眼中迸发的好奇与创造力。教师是点燃火种的人。用科技赋能教育,用热爱守护童年,这就是自己的使命。

让数字开出花

在许多人看来,数学是公式与定理构成的冰冷森林,是充斥着抽象符号的枯燥沙漠,但郑州高新区外国语小学数学教师刘娟,总能用创新的课堂、跨学科的探索,在这片土地上种出绚烂、多彩的花朵。

她带着学生研究“纸团里的数学问题”,发现“理论上一张报纸折叠27次后的厚度超过珠穆朗玛峰”;学习“有趣的平衡”,组织学生探访许昌长葛“杆秤之乡”,从传统工艺中领悟杠杆原理;她带领学生探索“外卖”背后的数字语言,分析“舌尖上的危害”,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数学不是书本上的难题,而是解码世界的语言。

课堂上,她最常问的不是“答案是什么?”而是“你是怎么想的?” 她引导学生“疑中探理”,鼓励学生质疑、辩疑、解疑,在深度思考中锤炼逻辑;她聚焦“彩在绽放”,为学生搭建课堂出彩展示、作品分享、思维辩论的平台;她用一个个小小的问题,在学生心中埋下“好奇”的种子,引导着学生离开课本的港湾,驶向数学的星辰大海。

她积极推广技术赋能课堂,利用AI技术设计小程序,让“三角形的高走出来”,让教学难点变得直观生动。她将“读、说、写、画”引入数学课堂,让零散知识点串联成网。她推进分层作业改革。创新设计“基础闯关+思维进阶+实践拓展”三层作业体系,开发“制作杆秤”等特色实践作业,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她努力为学生搭建多元成长平台。组建“九章算术社团”,开展“数学辩论赛”。辅导5名学生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文化遗产知识大赛-九章算术”中获全国一、二等奖;个人荣获该大赛“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

她打破课堂边界,和学生一起研究数学、走出数学、认识世界,发表论文《在对比体验中发展学生的量感》《经历“度”的千年演变,发展学生长度量感》。

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学标兵、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获国家级教学案例评选二等奖、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3次;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数篇,参与出版学术著作和学生读物3本……26年教育路,刘娟用行动证明:数学可以有趣,学习可以生动,成长可以多元。她将继续在数学教学中深耕不辍,让更多孩子感受到思维跃动的力量与温暖。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2025-08-19,11700| 2025-08-18,11677| 2025-08-17,11673| 2025-08-16,11669| 2025-08-15,11661| 2025-08-14,11653| 2025-08-13,11645|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