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盼盼 文 李新华 图
自主研发的精密仪器里,悄然生长着高端超硬材料——金刚石;利用团队独创工艺,生物质资源成为新能源电池材料关键部分,实现了资源绿色发展再利用;中原大地的特高压输电塔之间,一束束纤细的光纤编织起守护电网安全的“智能防线”;兰考盐碱地里,秸秆地膜滋养着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玉兰香蜜瓜……这一幕幕科技创新图景,描绘出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深耕中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奋斗画卷。
自2021年8月落地以来,哈工大郑研院将学校顶尖科研实力与河南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从科技创新突破“卡脖子”技术,到成果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哈工大郑研院用一把把科技“金钥匙”打开了一个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难关,转化为了助力河南产业升级的“创新引擎”。
截至目前,该院已先后获批10余个国家、省部级创新平台,获批签约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合同总额突破2亿元,孵化50余家科技企业,牵头发起成立河南省技术经理人协会,全院行政人员100%获得技术经理人资格认证,为河南“7+28+N”产业链群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创新研究筑牢产业升级根基
今年5月,哈工大郑研院申报的“大尺寸高品质单晶金刚石技术高效落地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郑州市“高校、科研院所促进高价值发明专利本地转化项目”。
“我们的大尺寸单晶金刚石生长装备,终于解决了传统设备生长面积小、均匀性差的行业难题。”在河南碳真芯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技术人员兴奋地展示着自主研发的核心设备。为推动河南省超硬材料重点产业强链增效,研究院积极助推项目团队金刚石材料相关技术及专利在豫转化,将团队产业化公司“碳真芯材”落地郑州。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