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帅)为起重机装上“智慧大脑”,借力数智大模型大大降低冷链企业运营成本,构建万兆矿山“数字高速公路”……9月15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布《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按照目标,到2027年,河南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1600亿元,建成全国重要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和创新应用示范区。
AI+制造业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动下,制造业正加速智能化转型,通过AI赋能实现生产流程优化、效率提升与质量升级。
《行动方案》提出,人工智能要赋能产业全方位转型。围绕“7+28+N”产业链群编制数字化转型“一图四清单”(场景图谱,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人才技能要素清单),分行业推进数字化转型。
新型材料产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成分—结构—性能”高精度预测模型,实现材料性能逆向设计,缩短产品研发周期。
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柔性智能制造单元,发展模块化生产方式,实现多车型混流生产。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升级,加快大模型在感知、规划和控制等环节深度赋能,突破高阶自动驾驶技术。
电子信息产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搭建产品模块库、设计知识库和配置规则库,灵活选择处理器、内存、存储和网络等产品模块,实现产品快速迭代。
先进装备产业:支持企业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慧设备智能化辅助设计,发展远程运维和大规模定制新模式,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工业互联新型装备,提升重大技术装备成套研发能力。
现代医药产业:打通生物学数据、医疗健康数据壁垒,加强中医药大模型构建和训练,攻克中药产品一致性难题。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辅助诊断检测、脑机混合、肢体智能康复等领域应用,提高医疗器械特异性和灵敏度。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