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从“无障碍”到“无障爱”
郑州公交迈向深度适老化服务新阶段

本报讯(记者 张倩 文/图)硬件设施“无障碍”,公交服务才能“无障爱”。9月17日,郑州公交集团第三运营公司一车队在淮河西路公交场站举办“优选公交,绿行助老”体验日活动,标志着郑州公交的服务正从“有”到“优”,从基础适老迈向“深度适老”的新阶段。

活动现场,郑州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郑州公交S113路党员车长常运好成为现场“讲师”,他熟练地演示了无障碍踏板的操作,将踏板平稳伸开,与站台路面无缝衔接。“哪位叔叔阿姨想来试试‘VIP待遇’?”在常运好的鼓励下,75岁的宋阿姨率先体验,轻松一步踏入车厢(如图),高兴地说:“这个好!稳当!我们腿脚不利索的再也不怕磕着绊着了。”

常运好不仅展示如何操作踏板,更强调了操作的“人性化服务”:“我们看到有老人远远招手,会提前把踏板放下来等他,而不是等他到了车门口再慌慌张张地操作。这短短的十几秒等待,传递的是安心。” 这种对服务流程中“人性化瞬间”的挖掘,是深度适老的第一步——将技术嵌入充满温度的服务语境中。

车厢内,气氛同样热烈。公交志愿者们手持手机,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阿姨,您看,点开这个绿色的图标,输入我们要坐的226路公交车,它现在到哪儿了一目了然。”公交志愿者的“一对一”教学也不再局限于APP使用本身。他们敏锐地察觉到老年群体面对数字鸿沟时的心理状态——“不是不想学,而是怕学得慢、怕耽误别人”。于是,教学变成了鼓励式的“朋友间帮忙”:“阿姨您看,点这里就行,不着急,我陪您多试几次。” 这种“反焦虑”的教学模式,其价值已超越了技能传授,更是一种情感上的支持与接纳。

体验环节结束后,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随即举行。围绕“车辆设施、站台环境、车厢服务、线路优化”四大主题,老人们结合自身出行经历,打开了话匣子。“S205路公交车中午发车间隔能不能缩短一点?”“建议226路在西四环辅道东路再增加一站。”……一条条具体而细微的建议,充满了对提升公交服务的殷切期望。226路班组长贾真认真地记录,并不时回应,他表示:“大家的每一条意见都是我们改进工作的‘金点子’,我们将立即梳理、专题研究,尽快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据介绍,深度适老化服务的关键在于从“响应需求”转向“预判需求”。这要求服务提供者能站在老年人的视角,洞察他们未曾言说的困难。郑州公交正尝试将这种“预判”标准化。例如,明确要求车长做到“多等一会儿”:车辆进站停稳后,观察后方是否有赶车的老人,酌情多等待3~5秒;“多问一句”:对行动迟疑、面露难色的乘客,主动询问“您需要帮忙吗?”;“多看一眼”:通过后视镜关注已落座的老年乘客是否坐稳扶好,起步时再平稳一些。

这些细微之处的“多一点儿”,构建起一个无形的安全与关怀网络。它解决的不仅是物理上的通行障碍,更是心理上的不安与忐忑。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老人所言:“以前上车怕司机嫌我慢,现在感觉整个车队都在等我,心里特别踏实。”

从一块踏板到一句问候的温暖真诚,再到一条线路的科学规划,每一个细节的打磨,都在无声地宣告:郑州这座城市尊重并关爱它的每一位长者。乘客程阿姨表示:“如今,郑州公交车不再仅仅是冰冷的交通工具,而成为一个流动的、充满善意的公共空间,我们很幸福!”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2025-08-20,1170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