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郑州黄河秋意渐浓,站在荥阳桃花峪黄河中下游分界碑旁,大河滔滔,美景无边。西望,满目葱茏,一条绿色山岭绵绵而来;东望,树林荫翳,一条绿色廊道蜿蜒而去。
从山地流向平原,黄河过郑州160公里,沿岸绿色绵绵不绝。近年来,郑州市深入推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黄河实现绿色蝶变,黄河郑州段生态环境发生历史性、根本性变化。
绿绘黄河 美景无边
绿色,是黄河郑州段的底色。
6年来,郑州市坚持综合施策,扎实开展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开展“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黄河郑州段“四乱”问题实现“动态清零”。坚持“三滩分治”,系统推进邙岭森林生态、低滩湿地生态、中高滩休闲生态“三大生态保护”工程,完成邙岭绿化面积4.92万亩,给黄河系上“绿飘带”。黄河入郑州后,先依邙岭而流,从巩义到荥阳,如今处处绿意盎然的邙岭如一道长长的生态屏障,守护着黄河,也扮美了黄河。
过了邙岭,黄河进入平原,山渐无,绿未断。走在惠济区八里堡村沿黄生态廊道,秋色渐染绿林,一路美景不断,空气清新,心旷神怡。2020年3月,郑州沿黄生态廊道八堡村示范段启动建设,打造以绿色为底蕴,以花径为纽带,以休闲慢生活为主题,以“色叶片林、疏林草地、通幽花径”为特色,以“一廊、两线、三区、八景”为景观结构的生态廊道。截至目前,已建成西起惠济区江山路、东至中牟新区与开封市交界处、北至黄河大堤以北50米至100米、南到黄河大堤以南500米,全长76.5公里长的复合型沿黄生态廊道。
金河绿岸,水优景美。绵绵邙岭如一条绿色长城,生态廊道如一条美丽画廊。绿色,已成为黄河郑州段的鲜明底色。
生态复苏 万鸟翔集
秋风起,白云飞,万鸟迁徙。9月,一年一度的冬候鸟迁徙季拉开帷幕。在郑州邙岭之巅,已经能看到“千猛过境”。黄河之边每天都聚集着众多观鸟爱好者,他们看到鹰、隼、雕等猛禽一只只从黄河之上飞过,经常还会有鸟儿停下来休整。
郑州黄河湿地是候鸟迁飞的重要驿站,区域内滩涂广布、水草繁茂、鱼类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每年9月至次年4月,大量候鸟聚集黄河湿地,它们或在这里落脚栖息,度过一个舒适安全的冬天;或在这里停歇休整,为下一段长途飞行补充体力。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西起巩义市康店镇井沟村,东到中牟新区狼城岗镇东狼城岗村,面积37441.4公顷。多年来,郑州市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原则,持续开展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黄河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显著改善。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野生鸟类种群数量从保护区设立之初的169种,增加到目前的290种。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青头潜鸭、黑鹳、东方白鹳、白鹤、黄胸鹀、猎隼等1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大天鹅、小天鹅、蒙古百灵、震旦鸦雀、白琵鹭等40多种,以及大种群的短嘴豆雁、普通鸬鹚、绿头鸭、赤麻鸭等。
这里有在此越冬的候鸟,也有常年居住、以此为家的留鸟。每年迁徙季,在郑州黄河湿地停歇和越冬的候鸟有近百万只,万鸟翔集,蔚为壮观。大鸨与灰鹤已成为郑州黄河湿地的旗舰物种,每年在郑州黄河湿地监测到的大鸨稳定越冬种群有100只以上,灰鹤稳定越冬种群近2000只。
天朗气清 绿色转型
美丽,是黄河郑州段的新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美丽中国。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郑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还给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两山理念”指引下的美丽黄河、美丽郑州建设不断深入推进。
截至今年9月5日,郑州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1.5%,PM2.5浓度同比下降16.8%,年均浓度达到35.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同比增加13天,重污染天同比减少4天,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重污染天数、SO2、CO等五项指标达到国家自开展大气污染监测以来最好水平。
郑州市民日常可见的蓝天白云,凝聚着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的攻坚成效。
国能荥阳热电有限公司拥有两台600MW机组,是郑州市核心热源和电源单位。走在厂区,处处干净整洁、绿意盎然,与人们传统中烟尘弥漫、煤灰渣遍地的印象截然不同。企业从超低排放改造、推广新能源运输车辆、杜绝物料遗撒、增设降尘喷淋系统等入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在郑州街头,随处可见的新能源公交车、新能源环卫车、新能源运输车为郑州高质量发展写下最好的注脚。近年来,郑州市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截至2024年底,累计更新新能源轻型物流车37985台、重型车5235辆、环卫车7970辆,新增外电引入量250.7亿千瓦时。
扎实推进“净水入黄河”工程,黄河干流花园口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今年7月,又印发《郑州市“净水入黄河”工程实施方案》,将通过对水环境综合治理打出“组合拳”,加快工业园区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加强沿黄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修复,以汜水河为重点优化闸坝调控、恢复水生植被等,进一步加强黄河郑州段水质提升与生态保护,确保黄河干流花园口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支流水质持续改善,水生态系统稳定性持续提升。
本报记者 李娜 刘德华 裴其娟 李宇航 文 马健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