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康春艳)“从招标计划公开到合同在线签订,每个环节都清清楚楚,企业参与投标更安心了!”近日,在登封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业务的企业负责人感慨道。今年以来,登封市纪委监委聚焦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廉洁风险防控,以精准监督推动改革创新,构建规范有序、公平公正的阳光交易环境。
公共资源交易环节多、风险高,责任落实是关键。该市纪委监委紧盯招投标领域腐败,打出责任压实“组合拳”。一方面,压实招标人主体责任,全面推行标前公示,2025年已公开招标计划230余份,其中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文件实现100%公示,让招标信息充分“晾晒”;另一方面,规范招标代理机构履职,通过制定现场管理标准、开展政策精准培训强化依法办事意识,从源头筑牢廉洁防线。
主体责任压实的同时,监督网络同步织密。该市纪委监委推动打通线上线下监督通道,公开投诉电话与异议处理方式,搭建便捷维权平台。今年以来转办处置异议事项21个,企业满意率100%,有力维护市场秩序;同时督促建立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梳理9个核心风险点,量身制定16条防控措施,实现风险早识早改,筑牢公平交易“防护网”。
在筑牢监督防线的基础上,该市纪委监委着眼长效治理,以机制创新为阳光交易蓄能。聚焦企业需求破解交易“痛点”,推动交易中心联合18家金融机构推行保函(保险)替代现金投标保证金,今年已办理450余笔非现金业务,既减轻了企业资金压力,又降低了资金环节廉洁风险;推动交易平台数字化转型,借助“互联网+”实现合同在线签约、公示全流程可溯,今年220余份合同全程留痕,交易透明度显著提升。此外,全面推行工程建设项目“评定分离”改革,首例项目7月底完成定标,通过“评标专业独立、定标权责清晰”切断利益输送,为规范交易提供制度保障。
下一步,登封市纪委监委将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监督,以全流程规范、全链条公开推动改革走深,让阳光交易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鲜明底色,为地方发展注入持久廉洁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