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杨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我市不少学校以沉浸式、互动式活动为载体,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主题升旗仪式、“国防教育长廊”体验、“红色云端宣讲”……各校通过课程融合、实践体验、家校社协同等长效机制,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思政工作大格局,为青少年培根铸魂注入强劲动力。
致敬英雄 少年自强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引导广大青少年更好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不少学校都于近日组织举行了庄严的纪念仪式。
“九一八的硝烟虽已散去,但历史的警钟仍在长鸣……”9月15日,管城回族区外国语牧歌小学举行以“勿忘九一八,吾辈当自强”为主题的升旗仪式,全校师生齐聚于国旗下,共同回望历史,以赤子之心向英雄致敬。队员们以深情的诗歌展示,再现了历史画面,发出了新时代少年的强国誓言,提醒大家珍惜当下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爱国之志转化为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
在金水区纬三路小学,主题升旗仪式结束后,各班分别举行主题班会,通过真实的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那段屈辱与抗争并存的岁月,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民族责任感。
“学校始终将重要节日、纪念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打造特色教育场景。”纬三路小学德育主任魏方迪告诉记者,除了利用“九一八”、清明节、国庆节等节点组织演讲比赛、开展红色学习之旅等实践活动外,学校还从课程、协同、实践三个维度创新突破,推动节点教育融入日常思政工作大格局。
据介绍,该校开发了“雏鹰国防教育”校本课程,将“九一八”、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的历史内涵、精神价值系统地编入课程,结合课堂教学、主题活动逐步渗透,让学生在常态化学习中接受教育。学校不仅邀请老战士进校园,还定期组织学生前往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二七纪念馆等场所参观学习,通过实地探访、情景体验,让历史更鲜活、教育更深刻。此外,学校还成立“红领巾宣讲团”,选拔学生经过专业培训后,在校园晨会、社区活动中讲述红色故事,以朋辈榜样力量带动更多人传承红色基因,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
科技赋能 常态长效
“我们始终坚持‘一节点一特色’,结合历史意义与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有层次、有温度、有创新’的活动。”二七区解放路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桂荣向记者介绍说,以 “九一八”为例,学校打造了“递进式”教育体系:先让学生自主制作手抄报,通过查史料、写感悟主动探寻历史,再由老师筹备含历史图片、短视频的主题队会幻灯片,搭配“历史小问答”“感悟分享”等环节,让教育直抵学生内心。“我们还创新‘科技+红色教育’模式,利用‘AI 协同创作’开展‘红色云端宣讲’,学生可随时随地沉浸式讲述或聆听‘九一八’故事,连内向的孩子都能借AI语音合成进行分享,还带动家长在班级群参与‘铭记历史,吾辈自强’讨论,形成家校共学氛围。”
据介绍,该校经常组织学生走进抗日纪念馆、革命老区,让他们看文物、听故事。例如,国庆节侧重“情感表达与实践传承”,让孩子在感恩中传承红色精神;清明节以“缅怀先烈”为核心,让孩子在二七纪念堂等真实场景中触摸历史,让红色基因融入血液,化作成长动力……学校致力于让每个节日教育“有内容、有参与、有创新、有感悟”,用传统与创新结合的方式,让孩子在行动中读懂历史、厚植爱国情怀。
“我们始终坚定认为,思政教育绝不能陷入‘节点热闹、平日冷清’的困境,唯有以创新载体激发学生兴趣,靠扎实机制筑牢落地根基,才能让思政教育真正融入日常、浸润心灵。”高桂荣表示。
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与学校红色教育实际,该校从形式创新与长效机制两方面发力,探索思政教育常态化路径。在形式创新上,该校聚焦“吸引力”与“参与感”,打造“科技+红色教育”新模式,深化“实践+体验”新场景,拓展“新媒体+日常渗透”新阵地。而在长效机制建设上,该校也构建了“课程渗透+常态化活动+评价激励”三维体系,确保思政教育常态长效。
国防育人 家校协同
以“国防教育”为特色,二七区长江东路小学教育集团已经形成了贯穿全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4周年,学校启动“新生爱国教育周”,通过队列训练、国防知识讲座、“国防教育长廊”体验等活动,同步实施学科融合教育:语文课讲述英雄故事、数学课解析军事工程数据、体育课加入军事体能训练。
打造沉浸式教育阵地,开发特色课程资源,推动家校社协同互动……“仪式感+互动性”是该校思政教育的一大亮点。学校建有“国防教育长廊”,以时间为脉络分“古代国防、近代国防、现代国防、新时代国防”四个展区,定期组织学生担任讲解员,让长廊成为“无声课堂”。此外,学校每年还会举办国防主题运动会,设置“军事知识问答跑”“战场救护模拟”等特色项目,融合体育竞技与国防体验;开设“国防大讲堂”,邀请退役官兵、军事专家进校园,同时组织学生走进军营、参观郑州市国防教育基地,实现“课堂+实践”联动。
“我们还编写了《长东小军迷》校本课程,涵盖国防历史、军事科技及本地红色资源,配套‘理论+实践’双轨教案,孩子们特别感兴趣。”长江东路小学教育集团党支部副书记陈亮表示,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也离不开家校社协同,学校每年都开展“亲子国防打卡”“亲子军事障碍赛”等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策划,同时依托由家长代表、社区退役军人组成的“家校社协同委员会”,共享国防教育基地资源,形成育人合力。
“未来,学校将持续优化国防主题运动会,新增‘特种飞行器’等更贴近现代国防的项目,深化‘长东小军迷’科技活动。此外,还会巩固课程融合深度,在现有学科融合基础上,继续针对历史节点开发跨学科主题课程,让节点教育更系统地融入日常教学。”陈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