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 娟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在新时代背景下,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充分挖掘和展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人才培养新途径。
目前,由郑州市教育局主办、郑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中心承办的“2025年郑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竞赛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本届比赛涵盖学生素质能力大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赛和学生技能大赛三大类别,由9所职业学校共同协办。据悉,本届比赛以学校初赛、市级竞赛的形式进行,9月12日启动,9月20日左右结束。
赛学结合 蓄势赋能
9月16日,财经商贸大类电子商务运营赛项在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开启。参赛选手以团体为单位,根据大赛组委会提供的硬件环境和赛题要求,完成直播销售及客户服务、网店开设装修、网店运营推广等典型工作任务,全面考查参赛选手的商品直播能力、视觉营销能力、客户服务能力、网店推广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
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赛育人”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实践路径。此次比赛既为学子搭建了技能展示与交流学习的平台,又精准对接行业岗位需求,推动院校人才培养标准与行业发展要求深度融合。
“郑州市中等职业教育竞赛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十一届,注重对参赛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协同配合及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充分发挥比赛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大力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紧密结合,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 郑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中心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岗课赛证”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方向,其本质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打破传统教育的壁垒,培养出真正符合产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也就是说,当前的职业教育,岗位需求是源头和目标,决定了“教什么”和“学什么”;课程体系是核心和载体,老师要将岗位要求、竞赛标准、证书内容转化为系统化的学习领域和课程模块;技能竞赛是标杆和抓手,推动教学改革、检验教学成果、激发师生动力、提升师生水平;职业技能证书是检验和凭证,是对学习成果行业化、社会化的认可,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的融通。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构建了一个以岗位为目标、课程为核心、竞赛为催化、证书为验证的闭环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让培养出的学生真正成为“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深造有基础、发展有前途”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深度衔接 点燃活力
当日,参加婴幼儿保育赛项的选手也在赛场进行了全方位的展示,依据保育师工作要求和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考评标准,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现状及发展需求,根据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婴幼儿保育赛项设置,本次比赛分为“职业素养测评”“婴幼儿保育技能实操”“婴幼儿早期学习支持”三个模块。
“今天的赛场不仅是技能的较量,更是对‘幼有所育’使命的回应,随着郑州市‘十四五’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加速,具备扎实技能与人文关怀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行业紧缺资源。”赛项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技能大赛是深化幼儿保育专业“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重要途径,也是明确人才培养定位、优化课程设置、改善实践教学条件的重要手段,能进一步规范幼儿保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赛项对标幼儿园保育岗位核心技能、保育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突出岗位针对性,能够促进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适岗综合能力,有效促进婴幼儿保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为各校幼儿保育专业办学成果搭建平台,积极调动行业、企业参与幼儿保育专业建设,实现该专业的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创融汇,实现产教协同育人目标,有效促进幼儿保育专业的产教融合。
郑州市教育科学规划与评估中心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竞赛-教学-证书”融通机制,联合行业协会开发婴幼儿保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赛项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助力郑州打造中部地区职教高地。
据悉,郑州艺术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协办此次学生素质能力大赛的主持人赛项和学生技能大赛的婴幼儿保育赛项、美术造型赛项。
“本次大赛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职业教育‘立德树人’成果的检验。”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以此次比赛为抓手,提高专业办学水平,不断积蓄力量、淬炼匠心。”他说,比赛是选拔技能人才和促进技能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更是技能人才展示才华的平台,以赛促建,让课堂变得真实而扎实,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行业所紧缺的设计人才。
据介绍,该校重视各级各类比赛,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技能大赛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推动教育、人才、产业与创新链深度衔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已逐步构造了一个融教学、竞赛、第二课堂、社团一体化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前不久,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总决赛上,该校参赛团队收获了两枚金牌、一枚银牌的优秀战绩,展示了我市职业教育的实力与风采。
“五业联动”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河南省首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我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打造 “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我们要不断促进竞赛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对接,把竞赛活动渗透于教育教学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加强学校竞赛制度建设,形成富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调动师生参加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郑州市教育局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高度重视比赛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各类比赛的实施,紧贴产业发展,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从总体赛事设计、实施到每一个赛项设计、实施,始终贯穿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在全省和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郑州市的中职代表队常年占据河南省金牌榜和奖牌榜榜首,而大赛的标准和内容都被融入日常教学,不断推动课程改革和实训条件的升级,让所有学生都能受益。
据悉,我市中职教育与城市经济产业联动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的导向极其明确。专业设置紧密围绕电子信息、汽车、现代金融、商贸物流等战略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进行动态调整,重点建设了一批如新能源汽车、跨境电商、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特色专业群,形成品牌效应,实现了“上学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无缝对接。广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许多学校与宇通客车、海尔、格力等知名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设“订单班”和“冠名班”,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确保了培养方向与市场需求的零距离。多年来,我市中职教育成功探索出了一条与区域经济产业共生共长、为学生提供多元成功路径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成为全国职业教育领域的一张亮眼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