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PDF版阅读

豫晋陕签订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继鲁豫“有约”之后 黄河生态“对赌”再入新玩家

本报记者 李娜 李宇航

继鲁豫“对赌”之后,豫晋陕也签下“赌约”。近日,河南省与山西省、陕西省正式签署《黄河流域(豫晋陕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是河南省继与山东省建立黄河流域首个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之后,再次与上游沿黄省份签订生态保护补偿协议。

从鲁豫“对赌”到豫晋陕“对赌”,河南省在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上实现又一次新的突破。这也标志着整个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黄河流域责任共担、流域上下游共治、生态效益共享的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豫晋陕签下新“赌约”细化生态补偿标准

在豫晋陕“赌约”中,三方约定以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风陵渡大桥国控断面为补偿断面,山西和陕西作为共同上游权责分担比例各为50%。具体补偿标准分为水质类别补偿和水质指数变化补偿。

水质类别补偿方面,若风陵渡大桥国控断面年度水质为Ⅱ类,上下游互不补偿;年度水质为Ⅰ类,河南省共补偿山西省和陕西省6000万元;年度水质在Ⅱ类的基础上每恶化一个类别,山西省和陕西省共补偿河南省6000万元。

水质指数变化补偿方面,若风陵渡大桥国控断面月度关键污染物指数(高锰酸盐、氨氮、总磷)较上一年同期每下降一个百分点,河南省当月共补偿山西省和陕西省5万元;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山西省和陕西省当月共补偿河南省5万元;该项补偿单月最高限额200万元。

相较于之前的“鲁豫之约”,此次豫晋陕“赌约”,水质补偿标准略有变化,比如,水质类别基础由豫鲁协议的Ⅲ类变为Ⅱ类。“这是在豫鲁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经验基础上,综合考虑黄河水情和豫晋陕三省实际所签订的协议。”河南省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说。

新“赌约”中,河南由上游省份变为下游省份,从生态保护地区变为生态受益地区,角色也由“乙方”变为“甲方”,从“收钱者”或将成为“给钱者”。

“两次‘赌约’,河南角色虽有变化,但保护黄河水质的目标和任务没有变。”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豫鲁之间和豫晋陕之间的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让几个沿黄省份在黄河保护治理上有了明确的量化目标和利益关联,以河南为纽带,晋陕豫鲁形成了紧密的生态联动体。

河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日渐完善

河南位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处,黄河冲出晋陕大峡谷,穿过中原大地,流向山东入海。黄河中游的山西、陕西,黄河下游的山东,与河南同饮一河水,更应共护一河水。

探索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河南一直走在前面。2021年4月,河南省与山东省签署《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这是黄河流域首个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2年7月,这场“赌约”首次有了结果,山东省给予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

2023年底,在第一轮“对赌协议”基础上,山东、河南两省又签订了第二轮《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2023—2025年)》,补偿期限延续至2025年。今年7月,鲁豫“续约”也有了结果,山东省兑现2024年度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资金6207万元。自从2021年豫鲁两省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来,山东省已累计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金2.5亿元。

在豫鲁两省成功建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基础上,今年9月,豫晋陕三省签订《黄河流域(豫晋陕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至此,河南与上游省份和下游省份全都建立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此机制下,河南不断加强黄河保护治理,努力实现黄河“净水入豫、净水出豫”。

而在建立省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同时,河南省内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也在不断推进。2021年起,河南省设立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省级引导资金,每年拿出1亿元,对沿黄九市一区给予资金激励,支持沿黄市县有序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2022年,河南省又印发《关于建立河南省省内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细则》,全面建立河南省黄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促进黄河沿线市县协同推进水生态保护。

在河南全力推动下,金堤河沿线的长垣市、滑县、濮阳县,伊洛河沿线的三门峡、洛阳、郑州,蟒沁河沿线的济源、焦作,相继签订协议,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协议,河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日渐完善。

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定下调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2020年4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印发实施《支持引导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探索建立黄河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构建上中下游齐治、干支流共治、左右岸同治的格局,推动黄河流域各省(区)共抓黄河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

2021年4月,河南省与山东省建立黄河流域首个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为黄河全流域建立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2024年8月,黄河上游的青海省与甘肃省签署《黄河流域(青海—甘肃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至此次黄河中游的豫晋陕三省签署生态保护补偿协议,黄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全域贯通。

“黄河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建立,打破了以往黄河流域治理中存在的上下游责任不清、协同治理不足的问题,形成了上中下游同心协力保护治理黄河的新格局。”黄河水利委员会相关专家说。

今年5月,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和《深入推进大江大河干流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的实施方案》。根据两份文件,到2027年,长江、黄河干流统一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成,各地基本建立覆盖辖区内重点河流的跨区域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到2035年,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深入推进,全面覆盖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

大河滔滔,万里奔流。从黄河下游的豫鲁协议,到黄河上游的青甘协议,再到黄河中游的豫晋陕协议,从各自为战到全域协同,一曲“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黄河大合唱”正在5464公里的黄河之上激昂奏响。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2025-08-26,11780| 2025-08-25,11764| 2025-08-24,11760| 2025-08-23,11732| 2025-08-22,11772| 2025-08-21,11716|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