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安欣欣 通讯员 杨路宾)近日,2025年河南“金融教育宣传周”风险提示送上门主题活动掀起热潮,河南金融业以“趣味传播+案例警示+云端宣讲”等多维模式,把防骗知识精准送到群众身边,让金融安全“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真正为群众财产安全撑起一把“防护伞”。
“快看!屏幕上那个卡通形象太可爱了!”在郑州国贸360广场,新亮相的“豫小宝金融小卫士”3D形象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这款由河南金融业打造的专属IP,以活泼亲切的造型打破金融宣传的枯燥感,迅速圈粉无数。目前,“豫小宝讲消保”系列宣传视频已登陆郑州二七广场、CBD等核心商圈户外大屏,伴随城市烟火气传播金融知识。同步上线的“豫小宝反诈表情包”,更是将防骗提示融入日常聊天,成为群众手机里的“移动警示牌”,轻松聊天间就能记住反诈要点。
“在家门口不仅能学知识,还能咨询理财业务,太方便了!”在居民们的称赞声中,数十辆“金融安全大篷车”陆续驶入郑州、洛阳、南阳等地超千个社区,把贴心的金融服务送到百姓身边。河南金融业联合省市反诈中心,开展“金融安全进万家”行动,通过流动宣传、现场讲解、互动答疑等形式,将识诈防骗技能和理性投资理念传递到居民手中,真正实现“宣传下沉、服务上门、安心到人”。工作人员用“家常话”讲解反诈技巧,针对老年人重点剖析“以房养老”“高价保健品理财”等骗局,手把手教大家识破套路。现场还设置咨询台,解答银行卡、贷款等金融问题,让金融安全真正在社区“扎下了根”。
活动期间,河南金融监管局集中发布防范非法金融中介典型案例,深入剖析非法贷款中介、“职业背债人”和非法“津贴党”等常见高频骗局和违法行为。从伪造资质帮人骗贷,到收取高额中介费后人去楼空;从忽悠消费者退保并卷走所谓“服务费”,到教唆逾期客户虚假投诉致征信受损;甚至诱骗年轻人办理贷款并转走资金……一桩桩真实案例,让群众清晰认识到非法金融中介不仅谋财,更可能令人陷入违法深渊。
“这个反诈识别技巧太实用了,马上转发家人。”“主播再多讲点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内容。”在郑州短视频创作基地的直播间里,评论互动不停刷屏。活动期间,河南金融业走进郑州短视频创作基地,搭起“线上反诈课堂”,将热门“流量场”变成金融反诈“宣讲台”,让防非反诈知识精准触达年轻群体。直播中,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与短视频演员联动,用案例拆解、互动问答的方式讲解知识,轻松有趣的氛围吸引大量年轻人围观。同步推出的反诈主题系列短剧以“00后遭遇‘云养殖’骗局”“AI变脸诈骗”等贴近生活的剧情,将知识藏进故事里,借情感共鸣实现高效传播。
作为2025年河南“金融教育宣传周”五大主题之一,风险提示送上门主题活动通过“线上精准推送+线下行走课堂”的方式,以分众化、差异化、多元化的宣传形式,把防非反诈知识送到街头巷尾、社区楼宇,融入百姓日常。下一步,河南金融业将继续创新宣传形式,让金融安全知识更好守护群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