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郑州教育 PDF版阅读

多校“劳动+”融合教育结硕果
耕读传薪火 劳动育新苗

本报记者 李 杨

秋分时节,稻浪翻金。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我市不少学校突破传统劳动教育边界,将田间劳作与科技实践、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在田间地头劳作,在校园里采摘果实,在实验室里分析药材生长数据……“劳动+”融合教育等创新模式,让劳动教育走出教室、走进田地,不仅教会学生用双手创造价值,更引导他们以科技思维探索规律,用文化视角理解传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少年提供了生动范本。

丰收育人 穗穗有声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不少学校的学生都在热火朝天的劳动实践中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郑州高新区科学大道第二小学的桃李园内,饱满的桃子挂满枝头,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甜香,也牵动着所有孩子的期待。“桃气满满”桃子采摘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戴好手套,小心翼翼地抚摸着枝头的桃子,忍不住发出赞叹:“瞧这桃子,多大呀!一定很甜!”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三五成群、分工协作——有的踮起脚尖采摘低处的桃子,有的在树下稳稳接住同伴递来的桃子,清脆的笑声和欢快的交谈声传遍校园。一筐筐新鲜的桃子很快便装满了,经过清洗后,桃子的色泽更加鲜亮,甜香愈发浓郁。孩子们还把清洗干净的桃子,送到即将毕业的六年级学长学姐手中,既分享收获的快乐,也送上“学业丰收”的美好祝愿。小小的桃子,成了传递温暖与情谊的“甜蜜使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郑州高新区第一中学的校园劳动教育基地里,四季轮转与劳动教育深度交融,学生们遵循自然节律,亲历从播种到丰收的全过程,在泥土芬芳中书写成长的篇章。如今,劳动教育基地沉淀出厚重的喜悦。冬瓜披着白霜卧于田间,红薯撑裂土壤等待挖掘。学生们小心地拨开藤蔓,将硕大的冬瓜轻轻抱起;挥动锄头刨开泥土,惊喜地捡起串串饱满的红薯。收获的欢欣在秋日晴空中回荡,沉甸甸的果实堆满筐篓,这是大地对辛勤劳作的最好回馈。“翻土播种时的期待,浇水除草时的坚持,收获果实时的欢欣,都化作成长路上最珍贵的养分。”不少同学表示,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劳动教育基地里,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累累硕果,更是对生命的感悟、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

金水区南阳路第二小学“耕学苑”劳动实践课程也如期开展。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解下学会了马齿苋、牛筋草、狗尾巴草等杂草的辨识方法,随后运用铲子等工具清理杂草。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却仍热情高涨,在劳动过程中还不忘细致观察,将课堂知识与自然实践相结合。据介绍,学校随后还会陆续开展蔬菜种植、绿植养护等常态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学生劳动技能,让他们深刻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

耕读四季 乡土润心

在金秋丰收的季节里,惠济区保合寨小学的“晴耕园”劳动实践基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一所乡村小学,该校立足乡土资源,突破传统劳动教育模式,通过“丰收主题活动”与“跨学科课程融合”两大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劳动育人新路径。

学校深耕“晴耕园”劳动实践基地,以“耕读四季·藏种赋能”为主线,构建了春种、夏管、秋收、冬享的全周期劳动课程。春季的“春种日”活动中,学生们亲手完成翻土、播种、浇水等全流程操作;夏季的“田间管理周”,孩子们顶着烈日除草施肥,领悟“作物生长无捷径”的真谛;到了丰收季,不同年级学生各司其职——低年级采摘蔬菜,中高年级进行玉米脱粒、花生采收,还尝试红薯加工等农产品初加工。这种“种、管、收、享”的全周期实践,让学生们在汗水中真切体会劳动的价值。

丰收不是终点,而是“劳动价值传递”的起点。丰收节期间,学校创新设计“劳动价值传递”三部曲:农学知识竞答检验农业常识,作物美食分享强化家校共育,成果展览区集结手抄报、绘画、劳作剪影等作品,打造“沉浸式+纪念感”教育场景。

更值得一提的是,该校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劳动+”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让劳动成为知识落地的“桥梁”。学生在“劳动+科学”中观察药材生长规律,在“劳动+语文”中创作农耕诗文,在“劳动+数学”中计算田地面积与产量,在“劳动+美术”中制作农作物手工艺品……这种“劳动+”模式正让劳动从单纯的体力活动转变为培养观察力、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育人载体,不仅教会学生“动手”,更教会他们“动脑、动心”,为乡村劳动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而二七区长江东路第三小学也以“中国农民丰收节”为契机,将劳动成果展示与体验活动结合,让学生在“收、展、品、悟”中感受劳动价值。学校顶楼的“红领巾农科院”,分给每个班级一块责任田,请专家讲解种植作物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在专家和老师、家长志愿者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参与翻土、播种、移栽、松土、施肥、浇水等劳作过程,在真实体验中感受农民的辛劳。丰收时节,学生收获红薯、花生、枇杷等,并在劳动课程中使用收获的农产品制作水果拼盘、包饺子、炸红薯丸子、制作枇杷膏……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将“劳”与“学”融为一体,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收获快乐、增长才干,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此外,该校的劳动课程实施还突破“校园农场”单一场域,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与本地农场、农业科技园、社区工坊合作,开展“田间劳动课”“非遗手作课”,结合技术工具与社会资源,拓展劳动教育的边界。

五育融合 家校联动

郑州航空港区天骄路小学以“天骄行”劳动课程体系为抓手,通过主题实践、跨学科融合、创新评价三大路径,实现劳动教育从“体力实践”到“素养培育”的跃升。

在“五谷丰登”主题实践中,学生全程参与劳动种植基地的作物采收,亲手制作重阳糕、冬至饺子等传统美食,在节气食育工坊中感悟农耕文化。与此同时,学校还举办“丰收成果展”,学生用画笔记录劳作瞬间、用文字撰写种植日记,让丰收的喜悦转化为文化感知与情感认同。

该校的跨学科融合尤为亮眼。“劳动+科学”课程指导学生测量植物生长数据、分析养殖动物饮食结构;“劳动+艺术”引导学生用农作物创作画作、制作手工艺品;“劳动+语文”培养学生撰写观察日记、劳动故事的能力;“劳动+信息技术”教授种植过程短视频剪辑技术,实现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而在评价体系上,该校建立“多元劳动成长档案”,通过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家长反馈四维联动,从技能掌握、创新实践、情感态度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并设置“天骄劳动小达人”等趣味奖项,以积分兑换机制持续激发学生劳动热情。

该校的劳动课程体系,不仅让劳动教育摆脱了“体力劳动”的刻板印象,更让其成为连接知识、科技、文化与生命的桥梁,真正实现了“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育人目标。

郑州高新区长椿路小学则以“四时田园”校本课程为载体,积极探索劳动教育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路径,推动劳动教育从传统的体力劳动向课程融合、科技赋能、生命教育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形成了“以劳育人、以劳启智、以劳润心”的教育新生态。

学校以“丰收”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富有仪式感和教育意义的劳动实践活动。丰收庆典中,学生在校园劳动基地收获自己种植的蔬菜、水果,并举办“丰收市集”,进行农产品义卖、手工艺品展销,收入用于支持后续劳动课程发展;“丰收里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在制作糖葫芦的过程中学习比例、测量、统计等数学知识;“丰收歌舞”展演中,学生表演《桔梗谣》等与传统农耕文化相关的歌舞,增强文化认同感。

在劳动教育形式与场域上,学校也实现创新突破,建成花园、果园、菜园、景观园、场馆园五大劳动基地,打造“校园即课堂”的育人环境,同时推动“家庭小农场”“厨房小能手”等家庭劳动项目,延伸劳动教育至日常生活,实现家校劳动教育无缝衔接。

智慧添彩 科技赋能

劳动是成长的“实践课堂”,科技是创新的“思维引擎”。将科技创新元素注入劳动实践,着力培养兼具劳动素养与科学精神的新时代人才,已经成为不少学校的共识。

在郑州市第五十七中学西校区,劳动教育不仅实现了从“单一劳动”到“五育共生”的创新设计,还利用AI技术赋能,实现了从“经验种植”到“智能实践”的技术革新。

当AI技术走进劳动教育,传统“靠天吃饭”的种植模式正升级为“数据驱动”的科学实践。在该校的葫芦种植课程中,不同班级根据AI分析的土壤情况与生长日志,制定差异化养护方案:八六班采用“每晚大水漫灌+后期每周2次施肥”方式,七三班则选择“早晚浇水+搭架绑卷须”措施,通过对比实验探索最优种植策略。这种“数据对比+动态调整”的模式,让劳动实践成为培养科学思维的载体。

在智能化评价方面,通过视频分析学生操作规范性(翻土深度、浇水均匀度),用AI评估劳动成果质量(葫芦品相、生长指标)。这种“过程性数据+结果性评价”的结合,让劳动教育评价从“主观观察”走向“客观量化”。此外,教师利用AI备课工具快速整合种植案例、生成个性化教案,共享跨校劳动教育资源。该校申报的省级课题《学科教学中人工智能应用实践研究》,正探索AI在劳动教育备课、评价、反思全流程中的应用。

而在二七区杏园路第三小学,劳动教育的生态实践也科技感满满。学校构建“零废弃”堆肥体系,联合“零废弃低碳与健康发展联盟会”专家,打造标准化堆肥花园。以校园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组织学生开展堆肥实践,并结合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掌握堆肥技术原理与操作规范,形成“废弃物收集—堆肥转化—农场再利用”的校园生态闭环,将低碳环保理念融入劳动教育。

在种植技术方面,该校农场还引入水培设备,于专业指导下搭建水培管道系统,尝试种植生菜、小番茄等蔬菜。师生共同参与设备调试、营养液配比与植株定植,定期记录蔬菜生长状态。水培模式不仅以“无土洁净、生长周期短”的特点让学生直观观察无土栽培过程,实现生物知识与劳动实践的结合,还为后续“水培vs土培”对比实验、拓展劳动教育内容奠定基础。

2025-09-25,12026| 2025-09-24,12018| 2025-09-23,12010| 2025-09-22,12002| 2025-09-21,11998| 2025-09-20,11994| 2025-09-19,11986| 2025-09-18,11970| 2025-09-17,11962| 2025-09-16,11954| 2025-09-15,11946| 2025-09-14,11942| 2025-09-13,11938| 2025-09-12,11930| 2025-09-11,11918| 2025-09-10,11910| 2025-09-09,11902| 2025-09-08,11894| 2025-09-07,11890| 2025-09-06,11886| 2025-09-05,11875| 2025-09-04,11860| 2025-09-03,11852| 2025-09-02,11844| 2025-09-01,11828| 2025-08-31,11824| 2025-08-30,11820| 2025-08-29,11812| 2025-08-28,11796| 2025-08-27,11788|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