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盼盼 文/图)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科协科普部“2025年全国科普月千馆并进筑基科素”联合行动精神,郑州科技馆自今年8月起启动“科学之夜”系列专场活动,以“科学一千零一夜”为主题,通过“超前部署+馆院联动”双轮驱动让科普热度持续“燃”动全城。
科学之夜破局出圈
郑州科技馆选择在暑期率先启动“科学之夜”活动,将科学体验有机延伸至公众的课余与业余生活,实现科普预热“走在前”、活动效果“实打实”。
从8月初的首场活动开始,迅速在市民中形成“周末去哪儿?科技馆有戏”的品牌认知,“科学之夜”在公众心中逐渐树立起高质量科普活动的形象,推动科普从“节日化”走向“日常化”。
郑州科技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逐步建立起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夜间科普活动模式,为科普工作常态化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沉浸体验引爆好奇
“科学之夜”活动期间,郑州科技馆各主题展厅结合自身特色,推出多项互动体验项目。在“活力地球”展厅,科技馆辅导员通过“龙卷风”模拟展品和“奇妙的水龙卷”互动实验,为观众揭示这一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逻辑;“轮子上的世界”展厅则聚焦简单机械原理,通过“轻装上阵”机械轮轴互动装置,让观众亲身体验杠杆、轮轴等简单机械如何实现省力效果。“生命健康”展厅围绕饮食健康主题,开展系列趣味科普活动。
科研资源科普化落地生花
作为本次“科学之夜”活动的最大亮点,郑州科技馆与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的深度合作,开创馆院协同科普的新模式。双方共同策划推出的“铁甲雄心·机器人格斗巅峰对决”特色活动,成为整个系列活动中最具人气的环节。
哈工大机器人研究团队专家不仅带来自主研发的格斗机器人,更亲临现场担任技术顾问与解说员。高校科研团队将“高精尖”技术转化为公众看得懂、喜欢看的科普内容。这种将前沿科研成果与科普教育深度融合的尝试,不仅是馆院协同育人的成功实践,也为科研资源面向公众转化提供“郑州样本”。
除了馆院合作的机器人格斗这一亮点外,郑州科技馆在“科学之夜”活动中还推出多项形式创新的科普项目,吸引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公众参与。
从“一场活动”到“一种模式”
郑州科技馆2025年“科学之夜”不仅是一场科普活动,更是一次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据介绍,该馆构建“夜间科普+馆院合作+品牌延续”的新模式,为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注入持续动力。科技馆通过馆院联动、多方参与,形成科普资源的有效整合,更探索出科普活动常态化、品牌化、融合化的新路径。“我们将巩固‘科学之夜’活动成果,打造成常态化、品牌化的科普平台。同时,加强与学校、社区、企业的合作,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普服务体系,也将积极应用VR/AR、元宇宙等新技术手段,创新科普展示方式,提升科普服务能力。”郑州科技馆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