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思俊 通讯员 张玉龙 文 马健 图
行走在城市街巷间,那些带着“里”字的地名总藏着特别的故事。郑州的“里”更有韵味,蕴含着诗意:阜民里、仁寿里、梧桐里、北庆里、陇海里、郑新里、南庆里……这些带着时代印记的“里”,在城市更新中既守住老郑州的根与魂,又透着新生活的鲜与活,成了串联古今的独特坐标。
脱口秀、实景剧本杀、曲艺表演、主题音乐会……当国庆遇上中秋,阜民里这个新晋潮玩地让市民游客体验到了众多“新玩法”。
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会客厅
“阜民”二字,藏着老郑州最朴素的愿望——物阜民丰,民殷财阜。这条紧邻商都城墙阜民门的小巷,近百年的故事都刻在红砖红瓦里。
“短短几年时间,阜民里真的是‘脱胎换骨’,这里看起来既潮又好玩。”家住城南路的马先生细数变迁,充满喜悦和激动。
“管城区是郑州商代都城遗址所在地,保护郑州的文化之根、城市之魂,打造‘新烟火’生活美学引力场、叙事性文化场景体验街区。”管城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了解,管城区深化文旅文创融合,高起点高质量推进商代王城遗址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通过商业项目与历史文化、现代技术与文物遗存的有效嫁接,倾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起步区和承载区。通过“一带一园六街六片区”更新改造,推动老城复兴、古都新生,打造世界级大遗址保护典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国家中心城市高品位文化主地标和城市会客厅。
郑州建中商城文化旅游开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凯表示,经过加工改造、精雕细琢,阜民里一经亮相,立马成了网红打卡地。这里不仅有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承载着辖区群众的强烈愿望,百年街巷格局肌理与近代郑州建筑风貌体系融合,聚焦“雅、潮、娱、戏”多重元素,实现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