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没有摆摊经验、桌椅成本及运输困难等问题也曾让她头疼,但大里坊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这里没有摊位费,并且市集的负责人都非常友好,在我提出个人需求后,他们会迅速到位解决问题,也很理解我大学生的身份,可以根据自己的闲暇时间自由出摊。我认为在这样一个温暖的市集摆摊,可以不用顾虑太多问题,实现我的创业梦。”丰心茹说,在不与学业起冲突的前提下,她想把摆摊坚持下去。
大里坊市集是街区为实现“青年友好街区”定位而打造的活力平台。据王端阳介绍,它超越传统市集概念,是一个集文化体验、社交聚合与创业孵化于一体的创新空间。摊位既涵盖独立设计师品牌、文创潮玩等原创设计,还有手作工艺、特色餐饮、生活美学等,为青年创业者与创意品牌提供低成本的展示与试销平台,切实鼓励创新创业,转化创意成果。同时通过活动的夜间消费场景与文化活动,丰富街区商业形态,提升夜间经济活力。
打造生活社交“栖息地”
聚焦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探索青年发展与街区建设的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今年,大里坊丰富业态布局、创新运营模式,汇聚“食、游、购、娱、体、展、演”多元业态,满足青年对品质生活和潮流消费的追求。
大里坊始终紧扣“双向友好”:一方面贴合西郊青年的生活节奏,紧邻多个科创园区与青年公寓,步行10多分钟可达的距离,刚好适配“通勤后放松”“周末轻社交”的需求;另一方面兼顾大里鑫桂源等周边社区属性,拒绝“高冷商业化”,在空间设计里预留了青年热门元素、大量便民与亲子区域——比如布幔上的河南方言土味浪漫、雨伞情诗、沿街乔木下的休息区以及供老人休憩的长椅,让街区既能成为青年的潮流打卡地,也能成为邻里散步、亲子互动的日常空间。
最让青年心动的,当属“七夕之夜”活动——由大里坊联合长椿红娘举办的单身青年交友派对系列活动。当天傍晚,在温馨浪漫的氛围中,单身青年们通过互动游戏、深度交流等方式,寻找那个与自己心灵契合的另一半。现场成功牵手多对情侣,甜蜜的氛围感染了每一个人。
除了以上特色活动,大里坊未来还将在中国传统节日及特定节假日举办“邻里共建”活动,比如中秋节邀请老人教青年做月饼;国庆节举办“非遗体验展”;毕业季还会联合科创企业,在街区举办青年就业咨询会,提供实习岗位推荐与简历修改服务,帮助应届毕业生更快融入郑州。
完善创新创业“生态圈”
青年是一座城市的活力所在。眼下,这条由高新区管委会、枫杨办事处、大里村等部门共同打造的青年发展型街区,还着眼于提供更加优质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为青年打造低成本创业、高成长可能的优质环境。
大里村党委书记金一告诉记者,通过整合辖区6万平方米闲置安置楼宇资源,已经招引羲和Z创园、巨正创业中心入驻,如今这里已成为上百个创业项目、千余位创业者的“梦想孵化器”。
“例如羲和Z创园能够提供包括行政接待、保洁维护在内的专属管家服务,还会链接经验丰富的企业家与行业专家担任创业导师,提供一对一咨询与战略指导,为初创团队指明方向、规避陷阱。此外,园区还会定期举办财税专题讲座、主题创业沙龙、多元社群活动等,构建起全周期保姆级服务体系,能够解决青年创业起步难、运营愁等问题。”金一表示,对于这些创业孵化器的落地,高新区也会给予财税政策的支持。
借助大里坊的“青春磁场”,目前,大里村也通过开展组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享、服务联抓、治理联动“五联”活动,共同组建“大里坊商圈联盟”,进一步完善创业环境,形成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我们的目标是让广大青年人才创业在大里,工作在大里,居住在大里。”金一表示。
如今的大里坊,早已不只是“逛吃的地方”,它是青年卸下工作疲惫的“充电站”,是邻里之间增进感情的“连接器”,更是郑州自然与城市生活交融的“展示窗”——就像歌词写的那样,“是不是对生活不太满意,很久没有笑过又不知为何,既然不快乐又不喜欢这里,不如一路向西去‘大里’”。